![]() |
《第12卷第3期》 Volume 12, Number 3 |
ISSN 1018-1660 中華民國86年6月1日出版 June, 1997 |
法國SIMA農機大展觀後感
.亦祥企業公司負責人 邱德旺.
此次參觀團行程安排非常緊湊,一行參觀了英國西索研究所,法國SIMA農機大展、荷蘭
阿姆斯特丹全球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花卉暨溫室蔬菜研究所及農業大學研究所等,並順道
瀏覽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市區。
我們從香港轉機坐了13小時的飛機,於當地時間清晨四時先抵達倫敦。我們被安排在旅
館略作休息後觀光市區及名勝古蹟,以調劑疲憊的身心。第二天早上到達英國農業機械研究
重鎮—西索研究所參觀該所研究農機現況。由曾到該所研究的台大農機系盧福明教授接洽及
安排一切事宜。非常感謝盧教授的細心安排,使我們一行能了解英國最高農機研究單位的農
機研究情況。在聽取簡報及影片幻燈片介紹後,我發現到,在歐洲農漁畜牧等機械能夠如此
自動化與發達,學術單位的積極研究,並將成果轉移至民間廠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
沒到西索研究所去看,也不知道今天的農業機械技術已經結合電腦在從事無人駕駛、影像偵
測及紅外線衛星導航等,並透過神經系統網路以測知植物病蟲害、土壤肥度、植物葉面分析
等繁雜工作。雖然也許不知道幾年後我們才能用得到此種新科技,最起碼我們已經看到英國
已研究出來了。依筆者的觀感,人家在農機領域裡已登上了月球,我們的農機還在原地踏步
,敲敲打打故步自封,不朝高品質邁進,還停留在低價位低品質自相殘殺的混亂局面打轉。
希望農機業界應有國際觀,如何提高產品品質及高科技設計,跨出台灣邁向國際,台灣農機
業者才能持續生存。
參觀西索研究所後使筆者心胸豁然開朗,宛如井底之蛙突然躍上了大地,讓視野觸及國
際。在從事農機研究的領域裡,不必擔心只有PLC 的應用或以氣油壓代替機械傳動,更可以
配合電腦作業、紅外線攝影機、衛星以及神經系統的檢測等,最高科技共同完成繁雜的所有
動作。並可透過學術單位的共同研究,來完成私人企業無法完成的高科技產品。
參觀西索研究所後回到倫敦市區,用過中餐已經下午兩點多了。本來要參觀市區幾個名
勝,因時間匆促又塞車只得作罷,趕搭乘 3點50分往巴黎的「歐洲之星」高速火車,差一點
沒趕上。
「歐洲之星」由倫敦開往巴黎,貫穿55公里的英倫海峽海底隧道,這是世界上最高科技
的隧道工程之一,從海底挖隧道這是何等艱巨的工程,這不是我們農機這一行所能了解,但
是我們發現歐洲的高速鐵路鐵軌沒有接縫;台灣鐵路的鐵軌大概每20公尺就有一間隙,以消
除金屬熱脹冷縮,這是金屬的必然現象。從事機械的就是有這個疑問,到底沒有接縫,是如
何施工的,鐵路的熱脹冷縮如何消除呢﹖此項疑問,一直到返抵台,請教專家後始獲得答案
。原來由於金屬材料品質的提昇與冶金技術的改進,金屬組織在電腦高科技管理下,使冶金
過程中能控制金屬熱脹冷縮的方向,所以高速鐵路鐵軌能夠無間隙,因在冶金過程中使熱脹
冷縮導向橫向或上下而不在縱向延伸,這是在金屬材料與冶金技術的大突破。
第三天一大早我們就到SIMA農機展覽會場參觀,這是本參觀團此行的主要目的。SIMA農
機展規模宏大,每兩年舉辦一次,是世界最大的農機展,裡面共有六個展覽區,以農業機械
、畜牧機械為主。當然有夾雜其他少數行業如乳牛、肉牛展覽等。台灣農機廠商第一次參展
共兩家,是三久公司的乾燥機及鋐達公司的噴藥機器。台灣也有廠家參加這樣高水準的農機
大展真是難得。
如果不是擇重點觀展而要每個攤位逐一仔細參觀,可能要花三、五天都看不完,不過參
觀展覽品,依每個人從事行業的不同,大家都分別擇重點參觀。例如筆者看到某個機械傳動
特殊設計時如獲至寶,但是看在別人眼裡也許不屑一顧。對於參觀展覽品我曾自嘲是個偷機
者(竊取機密者),看在展示者的眼裡可非常不爽,這裡看那裡看,上看下看還不夠,還拍
照錄影存證,有完沒完啊﹖但是既然展示就是要給大家精挑細選,品頭論足的,你不高興又
奈我何﹗當然除少數態度較為惡劣或拒絕訪察拍照者外,大體上大多數展示者還是客氣的。
照原計劃我們第一天先在六大區走馬看花瀏覽一天,第二天筆者和台大方煒教授再次參
觀一家蔬菜花卉育苗機械展示攤位。其實我們千里迢迢遠渡重洋,為的當然是看看歐洲農機
發展的概況,以及會場上相關機械能做我們產品提昇的參考、應用或引發靈感創造出另一個
新產品。
在SIMA農機展會場參觀筆者獲益良多,尤其參觀畜牧用各種可伸縮輸送設備,以及可動
力行駛的輸送裝置傳動設備等,可做為以後設計的參考及應用。
第五天下午從巴黎飛往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這裡是荷蘭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除了
古色古香的建築外,到處都有花的氣息,不愧為花都。
首站參觀阿姆斯特丹花卉拍賣市場,這是全球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貨源來自荷蘭全國
各地,甚至來自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阿姆斯特丹花卉拍賣市場,陸空交通便捷,又歷史
悠久,信譽良好,花卉拍賣由高價往低價拍賣,這不但可刺激買氣,不讓買者心存僥倖,一
方面對花農亦有保護作用。如與由低價往高價喊價相比較,所得應該有所差異。
緊接著參觀附近一所“花卉暨溫室蔬菜研究所”,該所負責人是台大方煒教授的好朋友
,為我們介紹花卉栽培及溫室設施與管理控制。無論觀葉植物或花卉,每棵都整齊一致,生
意盎然,可見他們對這方面的付出與投入。他們注意植物的營養分、溫濕度控制、病蟲害感
染等,無時無刻觀察花卉的生長情形。筆者曾訪問荷蘭花商,花卉的特色為同一花束,如果
有10朵,其開花時間幾乎能保持一致,可見花株所含養分由花苞至盛開均能持續供給花蕊。
台灣的花卉除了開花天數不一致外,含苞待放的可能胎死,這是我們台灣花農應多加努力的
地方。
下午由台大葉仲基教授帶領參觀荷蘭農業大學,該校有兩位由台大去的留學生,在該研
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該校採英文教學,負責教授介紹該校的概況外,還帶領我們參觀了他們
正在研究的菜園除草機等,這當然更要電腦的輔助與其他網路的設計,雖然從外表我們無法
洞悉其內部的整個構造,至少我們又增加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在該校筆者卻在無意中
發現了一台既簡單又實用的豆類選別機,這是筆者此行的最大收穫之一。
台灣氣候溫和,陸地交通和空中運輸如能好好規劃,應是花卉市場適合開發的好地方,
如果政府能用心規劃,以台灣農民刻苦耐勞、敢投資、敢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台灣也有
可能成為東方的阿姆斯特丹。
民國58年筆者進入農機界,細數流過的歲月已近卅年,一直就是農業機械的一名小園丁
,攸攸歲月默默耕耘無怨無悔。從農機販賣與修理轉變為水稻育苗機械及輸送機械之製造,
也歷經14個年頭。我們這一行在農業機械算是少數民族,經營上的艱苦鮮為人知。十多年來
,筆者一直秉持著高品質高效率以提高水稻育苗全面自動化為目標而努力。近年來由於農村
勞力的不足與老化,全省水稻育苗中心經營者面臨了經營上的困難,更因稻田轉作,稻作面
積縮小而雪上加霜。不過從事育苗機械的業者與育苗中心經營者間,早就具有生命共同體的
意識,共同打拼的成果豐碩。環伺全球小農制度下稻作全面機械化層次而言,尚未發現與我
國並駕齊驅者。即使較為先進的日本而言,由於農業環境與制度的不同,不論水稻育苗機械
技術或水稻機械的有效利用都尚差我國一大截。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這該歸功於政府於民
國58年起實施的兩階段共八年的全面農業機械化政策。由於農政單位正確而細心的規劃,加
上台灣農民不眠不休刻苦耐勞的精神,從代育苗、代耕、代插秧、代噴藥、代收割、代乾燥
等建立具有台灣特色的農耕合作制度,致使台灣稻作機械化終於領先群雄。
無庸諱言,這把薪火今後能否再延續下去﹖水稻育苗機械業者是重要關鍵因素之一。筆
者身為此項業界之一份子,如何提昇水稻育苗中心業者,從事全面自動化減少人力提高工作
效率,以召喚年輕農友接棒不致薪火失傳,才是斯界的責任。
農民噴藥之安全防護評估
.台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李宏萍.
在我國農業的發展過程上,農藥的使用情形一向是非常普遍的;而一般在使用農藥時,
往往只著重在農藥是否有效果,以及所採收的蔬果是否有過量的農藥殘留等兩方面的課題。
但是對於施藥者本身,或施藥後之農藥對周圍的人員、環境等所產生的安全暴露狀況,反而
往往不算是很暸解或者甚至是不太重視。
大體上,所有的農藥能進入人體主要是靠三個途徑:或由呼吸系統吸入體內,或經由皮
膚的吸收進入體內,或是經口部的飲食進入人體。一般可能接觸到農藥的人,並不是僅有進
行實際噴藥的農民而已,通常也包括其他與農藥或農業相關人員,如在農藥工廠中進行農藥
混合、搬運、包裝等工作的人,進行農作物栽培及採收的農民,在溫室、農場、穀倉附近出
入的人。甚至在一般住家使用農藥照顧花園或噴灑環衛用藥的人,均有可能遭受到農藥的暴
露。
上述的暴露是否會造成任何危害則須經過測試及分析,這個過程一般稱為「農藥暴露風
險評估」。本文即就此項評估希望藉由評估技術之建立,以支援農藥使用之管理,並達到合
理、安全、有效的使用農藥。
農藥暴露風險評估技術之測定方式,在國外巳有多個相關單位訂定了不同的制定方式,
如:197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對於有機磷農藥在農業使用上之暴露標準流程;1982年
又制定了田間農藥暴露之試驗規範;1987年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制定了對農藥使用
監測評估之指南;1986年國際農業化學組織(NACA)制定對於農藥混合、載運及使用人之安
全評估試驗規範;同時在1990年又制定田間工作人農藥暴露之風險評估指南;1992年加拿大
亦制定田間及室內工作人員農藥暴露評估試驗規範。所以由以上的實例可知,先進國家在對
農藥使用人所推動的保障工作都不遺餘力,並積極的對其國內農藥使用人之暴露評估技術之
建立投下了大量的研究人力與物力。
有鑑於此,台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為保障人民與環境農藥暴露的安全,遂於民國八
十二年起,即開始進行一系列農民噴藥的農藥暴露安全評估之研究,以及希望藉由這些研究
的結果,進而建立台灣地區農民噴藥之暴露量的安全基本值,以作為將來農藥登記時和農民
噴藥防護之評估依據,進而對全體國民提供農藥安全暴露的保證。
評估農民在噴藥時所暴露之農藥劑量種類,應包括「體外暴露劑量」及「體內之劑量」
兩種劑量。所以農藥風險評估之定量測定方法包括「直接測定」及「間接測定」兩種方法。
「直接測定法」主要是藉著測定儀器直接測定其暴露劑量,可分為被動式偵測與生物監
測兩種。被動式偵測則包括個人皮膚及呼吸所導致的劑量測定。「間接測定法」主要是藉著
間接預估包括模式推估、侷限在小環境上之測定及問卷調查等方式來作為評估之依據。
目前我們進行評估國內從事農藥暴露量之工作,所採行之偵測方法可分為直接之偵測(
包括被動式偵測即皮膚暴露量之偵測及呼吸量之偵測)及生物偵測兩種。以下即針對我們所
使用的偵測方法加以敘述說明之:
測試農民身上依圖一所示之各部位貼上吸附墊:(1)前胸,(2)後背,(3)左、右上
臂,(4)左、右前臂外側,(5)左、右大腿前方,(6)膝蓋下左、右小腿前方,均各放置
一片吸附墊 「10×10 cm2」 。所使用之吸附墊之材質,係採用 α-cellulose 的質材貼布
,貼於農民於圖一所示之各部位,在貼布下並襯同樣大小之玻璃紙,用訂書針固定(其目的
為防止衣服上原有之農藥污染上層之吸附層)。於施藥一小時後取下貼布,分別以鍚箔紙包
好並置於塑膠袋中;再請受測者將左、右手分別置於 250ml 95%藥用酒精中浸洗15秒;同時
受測者之左、右腳亦需分別置於在 500ml 95%藥用酒精中浸洗15秒後,再分別將四種浸洗液
倒入玻璃瓶中後,與貼布一起攜回實驗室進行分析。
在農民噴藥前,先分別讓每個施藥及配藥之農民配帶上「攜帶型的空氣採樣器」,經由
採樣器上所附之吸附管(XAD-2)在噴藥的三十分鐘至一小時過程中,將空氣中懸浮的農藥加
以收集吸附,以模擬農民在施藥時,經由呼吸道所吸入的農藥量。
農民噴藥測試時,分別以短時間急性暴露量及長時間慢性暴露量為測試參考值。急性暴
露量主要經皮膚,呼吸之劑量與動物皮膚之半數致死量值由換算公式成每小時毒性物質百分
比(PTDPH, Percentage of Toxic Dose per Hour)當為評估基準值,PTDPH大於 1%時表噴
藥時不安全,可能易發生急性之中毒,應特別加以防護。慢性暴露量主要是將皮膚、呼吸及
各部分之體表面積(此面積參考美國環境保謢署 EPA之規定),每天噴藥之時間與動物慢毒試
驗之無毒害藥量(NOEL,No Observed Effect Level)相比較,而得一安全限量值(MOS,
Margin of Safety)為評估之基準,當MOS值小於100時表示此藥劑不安全可能長時間暴露
時會在健康上有所危機出現,必須加以防範及加以注意。
目前我們已完成水稻田、荔枝園、柑桔園、花生園、葡萄園、玫瑰園等農民噴藥暴露試
驗。台灣現有農民之噴藥器械包括背負式(手動)、背負式(動力)、牽管式(動力)、超
微量(ULV)等方式進行噴灑農藥之工作,而其中噴桿長度,噴嘴數目等,仍依不同作物,不
同地區而有很大之差異。而不同之噴藥器械所造成農藥在身體各部分之暴露百分率差異很大
,將農藥噴灑於作物上分為向上、向下、平行噴藥三種方式加以考量,很明顯得向上噴藥時
(葡萄園、荔枝園、檬果園),上身之防護需注意佔暴露量 39.7 - 66.0%之間(見圖二)
。向下噴藥時腿部暴露量佔71.6 - 93.0% 之間,尤以水稻田常赤腳故應注意其農藥暴露情
形。以水稻田噴藥為例,牽管式(動力)及背負式(動力)上身之暴露以背負式較高,故注
意上身之防護(見圖三)。由口罩上直接測得之暴露量向上噴藥之口罩含量佔全身暴露量之
比由 0.03 - 3.12% 之間,均較向下噴藥之 0.08 - 0.60% 之間均較高,故口罩之防護應特
別注重。
至於農民施藥時有多少量會落在人體表面上,依向下噴藥看大約十萬分之一至二之間,
向上噴藥之比例為十萬分之一至十之間,仍以向上噴藥之暴露量較高。依急性暴露評估每小
時毒性物質之百分比(PTDPH)值,水稻田噴灑達馬松及亞素靈,花生園、檬果園之達馬松,
其 PTDPH值大於百分之一,噴藥時值得注意。依慢性暴露安全限值(MOS)來看,每天工作二
個小時之危機率評估。水稻田噴灑一品松、達馬松、賓克隆、亞素靈,荔枝園噴灑加保扶、
陶斯松、芬殺松、撲滅松、巴拉松,花生園噴灑達馬松,檬果園噴灑達馬松,柑桔園噴灑愛
殺松,葡萄園噴灑貝芬替、撲克拉時其安全限值大部分均小於一百,安全堪慮,故噴藥時應
特別注意上列藥劑之防護。
雖然以上之結果在農民施藥上依不同之作物及所使用噴藥器械已有初步暴露量之結果,
然而對於實際防護之質材(包括口罩及防謢衣)之建議,還需進一步之研究,以及目前所推廣
之全自動噴藥以及噴藥後對於再進入採樣人員之暴露評估,都還需要進一步之探討。在這一
研究領域中,更需要再投注更多之人力、心血,才能真正掌握安全使用農藥。(本文轉載自
農業世界第164期1997/4月)
.台大農機系教授兼主任 馮丁樹 主編.
由於農業發展之趨緩及生產結構之轉變,水稻育苗中心目前已普遍遭遇轉型的壓力。其
客觀之原因可概括如下:
目前政府正大力推廣農業自動化,而自動化的工作則需有相關之環境配合方能順利進行
。現有之育苗中心雖然仍維持其原始營運狀態,但由於競爭劇烈,在多方不利條件的影響下
,必須採用現代化的經營方式,並且設法使各項作業自動化。在基本架構下,育苗中心有其
客觀的自動化條件,也頗符合農業自動化的精神。故如何針對目前營運較好的代耕中心,佐
以自動化的機械及技術,提升本土農業的經營品質是重要課題。而業者若能秉此一發展趨勢
,積極爭取各項配合措施及相關的協助,亦將能提升農企業本身的形象,解決目前所遭遇的
困難。
在育苗過程中,前段育苗盤之排箱、填土、播種、覆土等作業已能達一貫化的程度。其
自動化若能配合電腦控制,將可增加其自動化的程度。育苗完畢後,至綠化場間之搬運作業
亦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由於其勞力需求甚多,故有進一步加以機械化及自動化的必要。
目前在一般的育苗中心有設置軌道供運搬車行走者,已可以節省大部份之人工。但如何運用
自動化的觀念,將搬運技術運用在綠化場搬運苗盤,應是將來發展的方向。這種運搬系統亦
可應用在灌水及噴藥的作業上,使其在管理作業過程中,更節省人工。
本省水稻的種植雖有兩季,但大部份均集中在二、三月及六、七月的時段。其餘時間均
閒置不用,殊為可惜。有些農友則在育苗之空檔期,將地面重新整地,又改種水稻或其他作
物,以加強其本身之利用率。但較為良好的管理方式則應維持其原有之育苗功能及設備,設
法開拓其他種苗的生產,方不致使整個系統閒置。目前期限較短而且作業機械有互通作用者
應屬蔬菜及花卉兩項﹐蔬菜則包括健康穀苗如豆芽苗及小麥苗等。利用空閒期間種植這些較
為高經濟的種苗,當可充分使用現有設備,生產別種需緣化之作物。
多元化利用的作法需相當技術及市場資訊加以配合,方能獲得較佳的效果。而且蔬菜及
花卉等種苗有時需搭配溫室或保護性結構物,以防雨、防風及寒害。這些均會增加成本。此
外,這些作物之種苗生產,其所需之機械設備並不完全一致﹐故必須審慎選擇適當的作物配
合。
育苗中心是一種生產事業,其產品與運銷融為一體,故整個營運應有企業化的機能。以
往育苗中心的經營者均為農民出身,對正確的經營理念甚為欠缺,故每年所需資材及損益均
無法正確估算。而對顧客的掌握亦無特定的鎖定方法,僅憑個人的關係與能力,有時則僅能
任其自然發展。現代的經營方式必須跳出傳統的經營形態,講求實效,方能在企業建立自有
的品牌,並擴充經銷面與生產規模。目前利用電腦管理的方式已十分普遍,並且可以隨時掌
握資訊及物料之進出,以及顧客的反應。電腦之價格目前也十分低廉,頗值得農企業引用。
如此管理上,可加強效率。
傳統農業在目前的社會形象中,是一種花費勞力、但卻無法賺錢的行業。這也是一般農
村青年無法留在農村中工作的原因。但農企業是一種需要藉助腦力的農事生產工作。其工作
品質及可能獲得之利潤均比傳統之農業生產為高。故若自育苗中心的農企業制度開始建立,
將可吸引更多的農村青年積極參與此項工作。這是在目前農業零成長下,必須設法突破的瓶
頸,使未來的農業體質能更上一層樓。
水稻育苗作業中各項資材的搬運工作是相當繁重且費時。而搬運系統的動線規劃,常常
受限於現有硬體的配置,諸如資材儲放區、作業室、堆積區與綠化場的相關位置等因素都會
影響搬運系統的規劃。至於搬運機具的選擇,常需因當時社會的變遷(工資高低、僱工難易
等)、科技的發展(製造技術、機具製造成本等)、經營規模與供苗頻率等因素而有不同的結
果。因此若能放眼未來,掌握育苗企業的發展脈動,將不難找出該走的方向。若加以運用動
線規劃與工程分析的技巧,將可達到降低搬運成本的目的。
田間作業自動化是一項較難處理的項目,但由於水稻育苗場之經營已走向企業化,故自
動化之潛力甚高。經過多年來努力的結果,在育苗作業方面,播種及搬運作業之自動化程度
已達相當高的程度,但綠化場間之卸箱、取箱及捲苗作業均處於必須以人工之階段。這些部
份仍亟需進行機械化與自動化之研究,政府亦應在這方面多加著力,使真正本土化之農業,
能有更現代化之發展。
透過「台灣農業」網站,有一澳商準備在越南設廠,詢求農產品脫水機械及罐頭機械,
來 Email 全文如下,有興趣廠商逕行聯絡:
Please email back a quotation for an industrial type dehydrate machine. I
intend to dry large volume of black peppercorn. I also require couple of infrared
moisturemeter.
From Vitko P/L:44 Rembrandt Street, Carina, Qld, 4152, Australia.
「台灣農業」網站,已陸續接到外商來email探詢我國各種產品,希望業界多利用本網址
,有意者請向本中心聯繫。
由農委會補助經費及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支援下,本中心主任彭添松與顧問吳維健
先生兩人自4月20日起至27日訪問大陸8天,首站為北京,由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原北京農
業工程大學)邱麗娟教授一路陪同考察該校信息交流中心、中日農機維修培訓中心、車輛工
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並造訪李里特校長、李齊隆院長及高煥文院長,交換農機教育相關
事宜。在北京另訪問中國農機化報社陸則鶴社長等,交換兩岸農機化資訊;又造訪機械部中
國農業機械化研究院陳志院長、諸慎友總工程師等,考察新農機研製,開發溫室機械、並討
論溫室技術問題。在北京最後訪問農業部農機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謝洪鈞及趙嘉琨總站長等
人,瞭解大陸農機推廣形勢。
第二站為南京,訪問農業部南京農機化研究院,由該院楊德水院長及劉熒總工程師等多
位工程師出面接待,並就稻作機械化及相關事項交流。最後一站為廣州,由華南農業大學羅
錫文代校長及工程技術學院區(歐)穎剛院長等許多位教授出面接待,參觀該校農業工程學院
及討論教學、科研等問題。彭、吳兩人並應邀向該校教師、研究生及廣東省農業機械研究所
技術人員百餘人報告推行台灣農業機械化的經驗與成果。又訪廣東省農機研究所許珊所長,
彭見儉副所長等,聽取廣東省農機現狀及發展展望,最後一天為星期六,仍由該所許所長等
率主要幹部趨車鄉間,造訪南海市大瀝鎮聯滘管理區及東浣茶山鎮等優秀農機站之營運。
為推動兩岸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大陸方面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華南農業大學等為
主辨單位,台灣方面由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為協辨單位,將於今(86)年 7月上半月假
嶺南佳果荔技之鄉—廣東增城市舉行「海峽兩岸農業科技發展研討會」。
會議主題包括:(一)種植科技,(二)養殖科技,(三)農業工程科技(含農業機械化),(
四)食品加工科技,(五)經營管理技術等。會期 3天,包括專業考察1天。
本次研討會進行之同時,將組織兩岸農業科工貿合作洽談會。業界如有意參加洽談會者
,請來電索取「參加洽談申請表」以便代轉主辨單位。
由於荔枝能夠陳列在貨架上的時間非常短(大約四星期),因此世界上每年60萬噸的產
量中,大多以罐裝而且低價出售。而來自歐、美、日市場的需求,新鮮高品質的荔枝能賣得
高價且頗具利潤。根據Volcani協會的研究,IMA工程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可以確保保存期限
至少在四星期以上的荔枝處理系統 (LLYCHEE TREATMENT SYS-TEM 簡稱 LTS),可成功的將
荔枝銷到有需要的市場。LTS 提供自然的採收後處理辦法,可分類、包裝後裝船運送,每小
時可處理 1,000公斤的產品,它是由五個部份組合而成:一架可將水果從挑選箱裡運送到揀
洗單位的電梯、整個系統的心臟部位:可以執行後製的地方、一台烘乾機、分類部以及包裝
部。這項設備不但安裝簡便而且運送簡單。在1994-96 年間,這項系統在以色列及泰國等地
出口到歐洲市場上有良好的反應。此處理過後的荔枝也已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學會的核准上
市外銷美國。在以色列,所有外銷的荔枝都必須經過LTS 處理。(資料來源:駐台北以色列
經濟文化辦事處)
如讀者對某篇論文有興趣,請來函並附足郵票之回郵信封即寄,並請指名×年×期的論文
名稱。
**歡 迎 投 稿**
水稻育苗中心之發展(接上期)
育苗中心屬企業化經營的農企業,其經營理念與所需之技術仍必須與時代的脈動配合方
能維持永續。近年來由於農村人口減少,農村勞力缺少與老化,使水稻育苗中心之營運遭受
相當大的阻礙,有些甚至不得不放棄經營而轉業。今日之育苗中心經營,必須有層次的改變
,方能維持永續。故節省人工的機械及制度之引進,相當重要。而育苗中心之多元化,亦是
相當重要的考慮。茲將相關之配合措施分述如下:
簡 訊 ...... .本中心.
Please also quote a full automatic canning machine and dehydrate machine
for pineapple.
We are planning to set up in Vietnam.
Email address:stevenl@gil.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