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2期》
Volume 12, Number 2
ISSN 1018-1660
中華民國86年4月1日出版
April, 1997
 
目 錄 CONTENTS
 
1. 參觀法國SIMA農機大展歸來
A Tour Visit t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air-SIMA France
彭添松
T. S. Peng
2. 海外展覽行銷策略
Strategy for Exhibition and Promotion of Commodity Abroad
溫月球
Y.C.Wen
3. 水稻育苗中心之發展(接上期)
The Development of Paddy Nursery Center in Taiwan(cont'd)
馮丁樹主編
D.S.Fon et al.
4. 簡訊4則
News
本中心
TAMRDC

參觀法國SIMA農機大展歸來

.本中心主任 彭添松.

本中心協助中華農機學會組團參觀法國SIMA農機大展,一行31人 (其中學、業界約各佔一半)於2 月22日出發,3月2日安抵國門, 此行除參觀SIMA展外,順道訪問英、荷兩國之農業及農業機械研 究機構、大學等,成果豐碩。

SIMA展今年擴大舉辦,位於巴黎載高樂國際機場附近,分 6大館, 佔地數十公頃,由2月23-27日共展覽 5天,估計有數十萬人參觀。 此次SIMA展共有30國 1,190家廠商參展,自然以地主國法國714家 為最多,其次意大利143家、德國72家、英國 45家、比利時39家、 美國36家、荷蘭34 家、丹麥31家、加拿大15家、瑞士12家、奧地 利11家、芬蘭 6家、瑞典5家、日本4家、愛爾蘭4家、其他參展2 家的除我國以外尚有澳洲、以色列、匈牙利三國,參展 1家的有: 巴西、希臘、沙烏地阿拉伯、黎巴嫩、摩洛哥、挪威、紐西蘭、葡 萄牙、羅馬尼西、俄國、捷克。

由參展廠商多寡,大致上可窺視各國的農機工業的發展層次。除歐 洲各國因地緣關係,參展者特別踴躍外,歐洲之外的國家以美、加 兩國參展廠家最多。本屆SIMA展,西班牙居然缺席,而日本參展者 甚少(中小企業全部缺席)為特別現象外,我國首次有三久及鋐達兩 公司參展頗引起大會的關注。尤其三久公司的20噸級乾燥機高高聳 立於會場,如同地標般,特別醒目;而鋐達公司因較晚申請參展, 而被安排在較邊緣地區展出,惟因採動態展示,也頗能引起參觀者 的注意,而效果甚佳。

眾多參觀人群中以白人為主,講法語的當地人佔大多數,黃皮膚亞 洲人為極少數觀眾了。會場中見到日本新農林社社長岸田先生,他 說此次由日本約有 300人來訪;也看到20多位韓國人在會場前攝影 留念,也有少數幾位大陸人士的模樣,不過會場中實在太大且展示 5天期間,倒底有多少觀眾?只好猜測了。

此次組團參觀SIMA展及順道訪問有關機構,團員們將見聞及心得透 過本刊予以披露以饗讀者,請拭目以待。希望未來同道能繼續出訪 參觀類似農機大展以增廣見聞,更希望業界踴躍參展以打開台灣農 機的知名度並拓展外銷市場,以穩固農機工業之發展。

海外展覽行銷策略

.外貿協會市場研究處專門委員 ......  溫月球.

為拓展外銷市場,國內廠商經常採取參加國外展覽的方式,如近年 來農機廠商多次前赴東南亞各國參展,本年二月底也有三久、鋐達 兩公司參加法國SIMA農機大展即屬一例。不過,無庸諱言,國內廠 商常不諳海外參展的訣竅而事倍功半,屢見參展錯誤而收效不彰。

如何選擇經濟實惠之專業展覽會參展?如何做預備工夫與專案企劃 執行,乃是我中小企業界赴海外拓銷市場攸關切身利害之課題。上 (三)月初台灣區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主辦(本中心協辦) 研討會,邀請專家講述「海外參展成功之道」,其中外貿協會市場 研究處專門委員溫月球先生講解「從常見的參展錯誤看我國廠商的 海外展覽行銷策略」內容精闢頗具參考價值,徵得溫先生同意轉載 講稿以享讀者。(編者)

前言

參加展覽是最直接有效的行銷方式之一,從事外銷的廠商每年至少 都會參加一、兩個國內外的展覽;很可能一是台北世貿中心的台北 國際專業展,其餘則為在國外舉行的世界大展。由於參加國外展覽 的廠商越來越多,目前除了外貿協會外,許多公會團體、私人企業 也在組團參加國外展覽,足見我國廠商已普遍利用展覽拓銷產品。

然而,參加展覽所須辦理的事項至為繁雜、瑣碎,我國廠商大多沒 有接受正式的訓練,展覽技巧多靠自己的經驗、同行口耳相傳、或 是觀摩其它參展廠商而來。

由於行銷環境變化迅速,同時廠商參展的目的、手段各不相同,以 這種方式獲得的展覽技巧,難免積非成是或不合時宜,往往讓廠商 付出昂貴之代價。尤其有些錯誤看似理所當然,許多廠商一再重複 而不自知,嚴重影響展覽績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使往者知所改善、來者免於覆轍重蹈,茲就 參展常見之錯誤,提供給讀者參考。

展前常犯的錯誤

盲目參展或太晚決定參展

參加展覽只是諸多行銷活動的一種,因此,如何藉展覽達成行銷策 略中所賦予之任務,是展出的目的。所以,展覽必須與其他的行銷 活動配合,以爭取最大的展出效果。

通常參加展覽的目的,可分為銷售目的與非銷售目的兩大類;前者 包括開發新市場、維繫既有客戶、現場銷售、新產品試銷......等 等,後者則包括形象塑造、市場調查、市場情報蒐集......等等。

總而言之,每次展覽都有其目的,工作人員必須據以選擇適當的展 覽,並設定擬達成的目標,在實地展出之前積極部署,以確保目標 之達成。

但是,舉目所見,有太多的廠商沒有設定參展目標。他們展出的最 大理由是:「因為我每年都參展」、「因為這個展是國際大展」、 或者是「因為競爭者參加,所以我必須來」、「大家都來參加,所 以我也來」等等,這些都是沒有設定目標、盲目參展的最佳例證。

這些人之中,一部分是習慣性的重複以往的動作。至於以往的動作 是對、是錯,有沒必要再重複、重複的目的為何等均不曾檢討、評 估;另一部分的人則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把展覽當成拜拜或廟 會,忘記自己的目標、迷失了方向。

有些廠商則在心理設有「為了要接訂單」、「為了找新客戶」之類 的目標。可惜只限於一種模糊的概念而已,至於到底要接多少訂單、 打算找多少位新客戶,並未加以設定;更遑論於展前擬定計畫,以 便達成設定的目標。

太晚決定參展也是常犯之錯誤。依照正常的作業程序,廠商應該在 進入下一年度之前,依照行銷策略選定展覽,並配合主辦單位推動 各項準備工作,早則於展前一年,晚則半年推動展覽的各項工作。

然而,有太多的廠商遲至展前三、四個月才忽然「頓悟」,臨時決 定參展。倉惶之際,常發生的問題是攤位已售罄、展品準備不及、 沒作展前宣傳推廣、訂不到展地旅館等等。其結果,要不是無法參 展,就是失之倉促導致績效欠佳。其實,如能提早決定參展,這些 問題都能避免。

沒有詳讀參展手冊

絕大多數的展覽主辦單位都會發給參展廠商一本「參展手冊 (Exhibitors' Manual)」,一則作為雙方權利義務之依據,再則 提供參展的各種資訊,讓參展廠商按時配合推動。有的參展手冊內 容單純,其大小宛如一本「時代周刊」雜誌;有的則規定得巨細靡 遺,像極一本厚厚的卷宗。

參展手冊中的重要部分有:進出場日程、展出安全規範、展品交運 資訊、攤位裝潢規範、各式服務之申請表等,這些內容都必須詳細 閱讀後,按照主辦單位之規定,於指定之期限內完成應作之動作。

收到參展手冊之後,務必仔細閱讀一遍,把重要日期標記於常用之 行事曆,並就該日期推算相關的前置動作應於何時完成,必要時還 須預留應變時間,以確保如期完成。

然而,許多廠商把參展手冊視為主辦單位的宣傳品,束諸高閣而未 加理會;有的廠商則在收到的時候隨興瀏覽一番,然後就忘了它的 存在。殊不知其中有一大堆的截止日期,錯過了,要不是無法享受 應有的權利,就是要比別人花更多的代價才能享受。

廠商因為沒有詳閱參展手冊而常發生的問題有:攤位高度超過規定、 未使用防火裝潢材料、基本資料來不及登錄於買主手冊、錯過了各 種截止日期而被科罰金等等。

低報展品價格

在展品運往展地的過程中,廠商往往低報展品價格,以節省稅捐。 其實,低報展品價格全世界皆然,並不是我國廠商特有的現象。由 於展品仍未出售,並不包括利潤在內,其價格本來就應比以往賣給 客戶時便宜。問題是,我國廠商低報得太離譜了,往往十元的產品 只報兩、三元。

低報展品價格的好處在節約進口之稅捐,但是其風險卻是可能遭海 關查扣。除非是價格昂貴之機械設備,否則低報展品所節約的稅賦 十分有限,與參展之總費用比較,更屬九牛一毛。

然而,展品若遭海關查扣而無法展出,其損失卻是包括攤位租金、 裝潢、人員差旅等所有的參展費用。其金額可能是所節約稅額的百、 千倍;是否值得冒險,道理甚明。

可是,太多的我國廠商仍沉緬於節約區區進口稅賦,不知是甘冒風 險或是不知道有風險。

展品太晚運達 展品太晚運抵展場也是常見的毛病。常見的原因有太晚啟運、預留 通關時間不足、海關查驗耽誤、及碼頭工人罷工等。展品在運抵目 的港後,至少要預留十四天的通關時間,以防工人罷工、並供海關 查驗及辦理通關手續。

許多展品太晚啟運,幸運者於展前一刻倉促運至攤位;不幸者則 「開天窗」,無展品可供展出,所有的投資也因此付諸一炬。其實, 只要早一班船裝運,就不致有此遺憾。

未作展前行銷

未作展前行銷是我國廠商不自覺的另一項錯誤。因為,太多的業者 以為把展品運到展場陳列、派人在攤位上等待買主光臨就是所謂的 「參加展覽」。

許多廠商都以為在展前邀請買主前來參觀,是展覽主辦單位的義務, 因此參展者可以坐享其成。所以,諸如刊登參展廣告、寄發邀請函 之類的展前行銷工作都是主辦單位的事,參展廠商不必涉及。

殊不知,主辦單位只能為所有參展廠商邀請買主、僅能將買主邀請 到展場的門口,而參展廠商還須把買主從門口邀請到自己的攤位! 參展廠商最大的錯誤是把所有的訪客都當做買主。雖然廠商自己不 會承認,不過,就其行動加以解讀卻是如此。

如果參加在三、四百個攤位的小展,沒有邀請買主的後果還不致於 太嚴重,因為攤位數量不多,買主多會走完全場。但是,如果攤位 數高達一、兩千個時,買主因為無法走遍全場,勢必會挑選一些目 標攤位參觀,如果沒有作展前行銷,告知買主攤位號碼及展出的產 品,展覽績效自然堪虞。

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前來參觀的買主中,居然有76%已事先計劃 妥訪問對象。若未作展前行銷,這些買主恐怕永遠接待不到。而另 一項調查也顯示,有作展前行銷的廠商所接待到的訪客,較未作者 多出三分之一,足見展前行銷工作之重要。

展中常犯的錯誤

工作人員太晚抵達

展場工作人員抵達展場的時機,會因為展品的安裝時間長短而異。 例如,重型的機器設備可能需要四、五天的安裝時間,而汽車零件 的陳列或許三、四個小時即可完成;工作人員抵達展場之時間,除 了展品布置所需的時間之外,至少還須預留一天或半天的應變時間。

我國廠商常有的問題是沒有預留應變時間。明天開幕的展覽,今天 下午、或開幕前一刻抵達;甚至有展覽開幕之後才匆匆到達展場者。

太晚抵達展場的問題在沒有時間瞭解現場展出的情況,例如競爭者 的攤位裝潢、展品等;正如還沒熟悉場地的球隊,就要出賽一樣。

另者,萬一抵達現場之後,發現有什麼問題---如攤位裝潢未完 工、展品沒運達展場等,就沒有時間可以採取補救措施,往往因此 嚴重的影響展覽績效。

工作人員提早一天、半天抵達的差旅費用,可能只占參展總費用之 百分之一、二,不過卻是必要的支出。廠商何妨當作保險費用看待, 以保證完美的展出。

守株待兔

很多人以為展覽會的買主只來自於參觀展覽的訪客;因此,在展覽 期間自始至終監守攤位,以等候買主光臨展覽促銷的標準模式。

其實不然,除了訪客之外,參展廠商之間也充滿交易機會。問題是, 絕大部分的參展廠商都固守在自己的攤位等候買主,平白喪失了這 些交易機會。

參展廠商之間的交易機會包括:向上游購買原材料、半成品向下游 銷售成品、洽談 OEM,與同行洽商技術合作、共同開發新市場... 等等。

參展廠商應該趁參觀人潮較少的時候,主動造訪其他攤位。一則尋 找交易機會;再則蒐集市場情報,作為擬訂下次參展策略之依據。

單刀赴會

理論上展場工作人員的數量,取決於訪客人數之多寡。但理論有其 盲點所在,因此廠商都採主觀的決定。

展出機器、電腦之類的產品時,除了業務人員之外,業者大都會派 技術人員隨行,一人前往參展的情況比較少見。不過對技術層次較 低的消費品展覽會而言,單刀赴會者比比皆是。

或許是廠商習於守株待兔,所以不覺得單刀赴會有什麼不便。但是, 如果要主動造訪其他攤位,以蒐集市場情報、爭取更多交易機會, 那麼單刀赴會就會顧此失彼,影響展出績效。

未用訪客接待表

不知什麼綠故,找國廠商都習慣用筆記本來記錄與買主的洽談內容。 廠商展前總不忘買兩本筆記本,接待訪客時,依序用釘書機釘上訪 客之名片,然後就在空白之處記載洽談的內容。

正確的作法是使用訪客接待表來記錄洽談內容,而非使用筆記本。 訪客接待表上印妥訪客的身份、所屬的公司、擬購的產品、洽談的 內容、辦理的時限....等等擬取得的資訊供填寫或圈選。當然也有 特殊的欄位供粘貼訪客之名片。每一家公司應就其業務所需,設計 一份屬於自己的接待表。

使用筆記本的缺點有:

  1. 無既有格式可供圈選,容易漏記某一擬取得之資訊。
  2. 所有資訊均須從頭寫起,耗費時間。
  3. 前後洽談紀綠均書寫在同一頁,容易被訪客看見前一位訪客之 洽談內容。
  4. 所有訪客資料均集中於一筆記本,返國後不利分發全體同仁共 同處理;處理之後亦不便按地區或國家分別歸檔。
  5. 在先進國家廠商都使用訪客接待表的今天,使用筆記本來代替 訪客接待表,實在有失專業形象。
如果改用訪客接待表,前述之問題均可迎刃而解。

不當分發型錄

根據國外的一項調查,在展場分發的型錄有64%沒有閱讀就被丟棄。 其主要原因是:展場工作人員以為大量分發型錄是促銷的必要手段。 不當分發之下,造成訪客被強迫接受,結果當然是被丟棄的主要原 因。

型錄的分發是選擇性的,應在確定目標客戶之後分送;分送型錄起 碼也要換得客戶之名址或旨趣,不可平白奉送。

不重視攤位禮儀

展場工作人員背負著公司的形象,其在攤位的行為會被訪客解讀成 公司制度、產品品質的表徵。因此,展場工作人員必須注意穿著正 式之服裝、維護攤位整潔、隨時表現出忙碌之模樣並準備迎接訪客 之駕臨,千萬不可無所事事、讀書看報。

廠商最常犯的毛病是在攤位上聊天、吃便當或看報紙,這些都是使 訪客不願上門的最佳動作。有的展場工作人員則站在攤位的前面等 候買主,一則擋到展出的產品;再者,就買主的角度而言,好像是 在防守攤位,讓人不敢接近。

提前收攤

提前收攤也是我國廠商常犯之錯誤之一。下午五點結束的展覽,往 往於三點鐘就收拾完畢,準備回家;展期稍長的展覽,甚至有最後 一、兩天都放空城者。

有些人可能因為行程安排不當,必須提前離開;但是,大部分提前 收攤者的心態,和飛機尚未停妥就急著解開安全帶、拿取行李準備 下飛機的情境完全一樣,為的只是早一點離開。

然而,提前收攤除了違反主辦單位之規定外,對參展廠商本身也有 不利之影響。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為了樽節差旅費用,愈來愈多 的買主只花一天的時間參觀展覽。由於時間緊迫,這種買主往往在 展覽結束之後還在展場尋找目標,更遑論結束前幾個小時。

如果提前收攤,容易失去這種買主。其他國家的展覽或許與美國展 的情形有所不同,但是許多喜歡貨比三家的買主,往往於結束前一 刻才比出結果。如果提前收攤,即使贏得比賽,還是輸了生意。

展後常犯的錯誤

未立即作展後追蹤

展後以最快的速度回覆訪客或買主在展場的詢問,可搏取好感,絕 對有助於交易機會之爭取;尤其,參觀展覽之買主不可能只找一家 展出者詢價,要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展後的追蹤 (Follow -up)是否迅速、確實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

訪客洽談紀錄表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逐漸消失。根據國外 的調查,如果沒有在展後兩星期以內回覆買主的詢問,該一交易機 會即為競爭者所奪取;亦即,訪客洽談紀錄表若超過兩星期未加處 理即告失效。

但是,常見廠商展後另赴其他國家訪問客戶,遲至展後一、兩週返 國;也常見展後直接回國者,一上班即埋首於例行工作之中,未優 先處理訪客洽談紀錄,任憑交易機會流失。

為展覽所投入的大量時間、金錢與人力,也因差此臨門一腳而績效 不彰或功敗垂成。

未評估績效

未評估績效的最主要原因是展前沒有設定目標。常見的展覽績效是: 在展場接到一些訂單,返國後還會有訂單陸續進來;也找到新的客 戶、蒐集了些新產品資料....等等因參展而獲致的成果。

但是,由於當初沒有設定目標,無從比較、評估之下,這些成果只 能作為參考用的經驗值,而無法作為評估績效或檢討缺失的依據。 正因為不曾檢討缺失,所以一再重複以往的錯誤而不自知。

如果參展毫無績效,廠商勢必會檢討,可謂塞翁失馬,為時未晚; 可是當有一些尚可的績效時,大多數的廠商都不會想到是否還有隱 藏的缺失、這些缺失如果加以改善,績效是否會更好。

為求最佳的績效,展後必須就當初所設定目標的達成情形作一檢討, 以便找出參展工作之缺失或仍可加強之處。也許經檢討評估之後, 參展工作沒有缺失,只是該展不適合參加也說不定。

結語

參展的工作範圍甚廣而且瑣碎繁雜,因此,參展過程中可能犯的錯 誤,決不只限於上述諸項;本文僅就常見之錯誤中,摘其較為重要 者加以臚列,希望對我國廠商之參展績效有所助益。

(外貿協會各地貿協書廊有售)

水稻育苗中心之發展(接上期)
.台大農機系教授兼主任 ...... 馮丁樹 主編.

綠化場之搬運與規劃

綠化場是一個固定的場所﹐對搬運作業而言﹐是一個頗適合進行自 動化之對象。其間除苗盤之堆積、輸送、卸箱、取箱及捲苗等過程 外﹐尚需要各項管理作業如塑膠布覆蓋、灌溉、噴藥等作業。解決 這些問題應可在田間搭配固定的機械與設備﹐使其具備自動化的型 式。目前已有許多育苗場利用軌車或特殊設計之運搬機械﹐進行縱 橫方向之運搬控制﹐使搬運的工作更加自動化。未來若能搭配自動 卸取箱裝置﹐使苗盤能自動地藉由這套系統運送至綠化場之任意位 置置放﹐並在成苗階段﹐自動地自任意地點取出﹐並送至作業室或 上車地點。這些具體之措施將可使整個育苗作業系統更自動化,且 更節省人工。

軌道型運送架之應用


圖20

典型的綠化田區以長方形 50m x 100m 的地面或面積 0.5公頃為一 單元進行規劃,這種格局較適合於機械設備之應用。但由於設置時 常須牽就原有地形﹐很難獲得較為方正的田區。這種形狀上的變異﹐ 對機器之運作有甚大的影響。綠化場之安排通常要鄰近作業室,使 秧苗之運輸距離最短,以節省運送時間。方正的地形可以採用軌道 型活動式運送架﹐將苗盤運送至綠化場的任意位置。圖20所示為利 用軌道型運送架系統配合典型綠化場之配置情形。這種軌道式運送 方法係採用 X-Y方向移動的原理﹐由於輸送架在空中行走﹐故一般 業者名之為空中輸送機。圖21為輸送架之剖視圖。整個系統之優點 可歸納如下﹕


圖21.苗盤在運送架上搬運之情形

  1. 軌道固定﹐不受天候的影響﹐均可操作。
  2. 可以任任意點的移動﹐使綠化場的空間能充分利用。
  3. 可以作自動控制﹐並加裝附屬機械如卸箱、取箱裝置﹐提高自動 化之程度。
  4. 可以完全無人操作﹐並作電腦程式控制。
整套系統係由主道運送機、轉彎機、水泥軌道、空中運送機組成﹐ 搭配研發成功之自動卸取箱機構成一個完整的作業體系。苗盤由作 業室之堆積房或播種作業線送出﹐以三盤為一疊﹐沿主道運送機送 至綠化場。經轉彎機將苗盤送上空中運送架。運送架在軌道上移動﹐ 其上裝設雙條式三角皮帶運送機﹐將苗盤作橫向移動。轉彎機則固 定在運送架上﹐可隨其在軌道上移動(圖20)。


圖22.活動運送架定位及卸取箱機以氣壓缸配合定位椿驅動的情形

此種搬運方式與輸送帶類似,不同的是將兩條平行的三角皮帶裝設 於桁架上,桁架斷面呈梯型,上部寬度為48cm,下部寬度為75cm, 高度為43cm。桁架長度約為 24m,可依照綠化場長度大小來進行多 段串聯銜接,最長可銜接到百餘公尺(圖21)。卸取箱機則利用氣壓 缸配合桁架上之定位椿﹐可以在空中輸送機上前進或後退(圖22)。 每節桁架兩端具有驅動輪,以馬達同步驅動做橫向移動,驅動輪行 走於水泥砌成之軌道上,軌道寬度為30cm(圖23)。由於這種搬運系 統採用桁架結構,其強度足以支撐長跨度的移動。


圖23.在軌道方向利用定位桿與驅動氣壓缸搭配之驅動方式

空中運送架總長可達120-150m﹐依田區之長度而定。其兩端各以支 持輪跨於綠化場兩側之水泥軌道上(圖23)。兩軌道之跨度為24-33m﹐ 軌道之寬度為30cm﹐以水泥砌成。可利用兩端之馬達同步驅動﹐每 公尺距離分三次移動。新式之驅動方式則以空氣壓縮機驅動﹐在軌 道上另設有相距30cm之定位桿﹐形成鏈梯狀﹐利用定位桿與氣壓缸 配合﹐可以間歇使其在軌道上移動。由於每次行進為30cm﹐故兩端 軌道可以同步相互配合﹐使整個桁架兩端同時前進。

在成苗採收時﹐其過程與苗盤進場時相同﹐但順序相反。同樣利用 自動卸取箱機﹐將長成之苗盤自地上拾起﹐並送回空中運送帶﹐再 送至卡車之上﹐此時可以利用上載運送機自田角處由輸送帶直接送 至卡車上。由於上車搬運時﹐係將秧苗捲成蛋捲的形狀再上卡車﹐ 故必須另加捲苗機﹐但仍有待進一步開發。由於捲苗作業均以手工 為主﹐相當耗費人力。目前在國內架設這種空中輸送系統之育苗中 心約有一百餘處﹐顯見其需求及優點﹐但由於所做之規格及形式不 一﹐很難有一定標準。

取卸箱機構之設計

綠化場自動卸取箱機之設計,其考慮點如下:

  1. 具有固定載台:由於卸箱與取箱裝置具相當重量,且必須配合輸送 帶作業,故在應用時須有固定的載台可以支撐。
  2. 卸箱取箱功能應同時存在:卸箱與取箱兩個動作大略相同,方向相 反,結合設計將能減少機構之複雜度,空間亦較為節省。
  3. 輕便為原則:整套機械需裝置在移動載台上,必須輕便,以利在綠 化場中移動自如。
圖24

圖24是根據上述原則所設計之往復式自動卸取箱裝置概念圖。苗盤每三 盤一疊﹐自中間之運送機送來﹐經由中央夾持組合以輪替的方式﹐將其 送至兩旁之升降夾持組合﹐再將之下降置放於地上。由於是三盤為一疊﹐ 故每次下降必須按順序將三盤分開平置於地面。當一側下降進行鋪設工 作時﹐另一側之組合則升高至最高點﹐以等待由中央夾持機構將第二疊 送至夾持組合中。

圖25

詳細的機構如圖25。垂直升降組合包括垂直昇降氣壓缸、鍊條及齒輪與 垂向運送機構。後者配有四隻夾盤勾﹐由氣壓控制可往內扣住苗盤﹐至 其降至地面時方行釋放。中央夾持組合則包括水平位移氣壓缸、橫向運 送機構。後者配有兩套夾盤勾﹐可作左右往復運動。此外﹐在運送機送 進來的苗盤需先行定位﹐並由一組提升裝置將輸送帶上之苗盤提升至夾 盤勾之位置﹐由其夾持並往兩側移送。(待續)

★★ 歡 迎 投 稿 ★★

水稻育苗中心之多角化經營

由於農業發展之趨緩及生產結構之轉變,水稻育苗中心目前已普遍遭遇 轉型的壓力。其客觀之原因可概括如下:

  1. 農業人口減少,農村勞力不足。
  2. 水稻種植面積減少,秧苗供過於求。
  3. 育苗中心設立處所過多,競爭劇烈。
  4. 受季節的限制,一年可經營的時間短。
  5. 育苗設備之投資大﹐業者無力負擔。
  6. 育苗中心人手老化,技術不足,更新設備不易,新的經營觀念無法吸收。
  7. 無成本觀念,無法獲得適當的利潤。
育苗中心屬企業化經營的農企業﹐其經營理念與所需之技術仍必須與時代 的脈動配合方能維持永續。近年來由於農村人口減少,農村勞力缺少與老 化,使水稻育苗中心之營運遭受相當大的阻礙,有些甚至不得不放棄經營 而轉業。今日之育苗中心經營,必須有層次的改變,方能維持永續。故節 省人工的機械及制度之引進,相當重要。而育苗中心之多元化,亦是相當 重要的考慮。茲將相關之配合措施分述如下:

建立一貫化作業系統

目前政府正大力推廣農業自動化,而自動化的工作則需有相關之環境配合 方能順利進行。現有之育苗中心雖然仍維持其原始營運狀態,但由於競爭 劇烈,在多方不利條件的影響下,必須採用現代化的經營方式,並且設法 使各項作業自動化。在基本架構下,育苗中心有其客觀的自動化條件,也 頗符合農業自動化的精神。故如何針對目前營運較好的代耕中心,佐以自 動化的機械及技術,提升本土農業的經營品質是重要課題。而業者若能秉 此一發展趨勢,積極爭取各項配合措施及相關的協助,亦將能提升農企業 本身的形象,解決目前所遭遇的困難。

在育苗過程中,前段育苗盤之排箱、填土、播種、覆土等作業已能達一貫 化的程度。其自動化若能配合電腦控制,將可增加其自動化的程度。育苗 完畢後,至綠化場間之搬運作業亦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由於其勞力需 求甚多,故有進一步加以機械化及自動化的必要。目前在一般的育苗中心 有設置軌道供運搬車行走者,已可以節省大部份之人工。但如何運用自動 化的觀念,將搬運技術運用在綠化場搬運苗盤,應是將來發展的方向。這 種運搬系統亦可應用在灌水及噴藥的作業上,使其在管理作業過程中,更 節省人工。

力求作業多元化

本省水稻的種植雖有兩季,但大部份均集中在二、三月及六、七月的時段。 其餘時間均閒置不用,殊為可惜。有些農友則在育苗之空檔期,將地面重 新整地,又改種水稻或其他作物,以加強其本身之利用率。但較為良好的 管理方式則應維持其原有之育苗功能及設備,設法開拓其他種苗的生產, 方不致使整個系統閒置。目前期限較短而且作業機械有互通作用者應屬蔬 菜及花卉兩項﹐蔬菜則包括健康穀苗如豆芽苗及小麥苗等。利用空閒期間 種植這些較為高經濟的種苗﹐當可充分使用現有設備,生產別種需緣化之 作物。

多元化利用的作法需相當技術及市場資訊加以配合,方能獲得較佳的效果。 而且蔬菜及花卉等種苗有時需搭配溫室或保護性結構物,以防雨、防風及 寒害。這些均會增加成本。此外,這些作物之種苗生產,其所需之機械設 備並不完全一致﹐故必須審慎選擇適當的作物配合。

提升經營體質

往育苗中心的經營者均為農民出身,對正確的經營理念甚為欠缺,故每年 所需資材及損益均無法正確估算。而對顧客的掌握亦無特定的鎖定方法, 僅憑個人的關係與能力,有時則僅能任其自然發展。現代的經營方式必須 跳出傳統的經營形態,講求實效,方能在企業建立自有的品牌,並擴充經 銷面與生產規模。目前利用電腦管理的方式已十分普遍,並且可以隨時掌 握資訊及物料之進出,以及顧客的反應。電腦之價格目前也十分低廉,頗 值得農企業引用。如此管理上,可加強效率。

建立農企業經營形象

傳統農業在目前的社會形象中,是一種花費勞力、但卻無法賺錢的行業。 這也是一般農村青年無法留在農村中工作的原因。但農企業是一種需要藉 助腦力的農事生產工作。其工作品質及可能獲得之利潤均比傳統之農業生 產為高。故若自育苗中心的農企業制度開始建立,將可吸引更多的農村青 年積極參與此項工作。這是在目前農業零成長下,必須設法突破的瓶頸, 使未來的農業體質能更上一層樓。

結 語

水稻育苗中心不僅可節省大量人工,降低育苗成本,更有利於優良稻種之 更新及全面推行機械化,進而促進農機經濟與有效之利用。故在降低水稻 作業成本的前提下,育苗中心體質之改善,應為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一環。 在農業自動化的政策上,亦可以極小的投資,獲得加倍的效果。

水稻育苗作業中各項資材的搬運工作是相當繁重且費時。而搬運系統的動 線規劃,常常受限於現有硬體的配置,諸如資材儲放區、作業室、堆積區 與綠化場的相關位置等因素都會影響搬運系統的規劃。至於搬運機具的選 擇,常需因當時社會的變遷(工資高低、僱工難易等)、科技的發展(製造 技術、機具製造成本等)、經營規模與供苗頻率等因素而有不同的結果。 因此若能放眼未來,掌握育苗企業的發展脈動,將不難找出該走的方向。 若加以運用動線規劃與工程分析的技巧,將可達到降低搬運成本的目的。

田間作業自動化是一項較難處理的項目﹐但由於水稻育苗場之經營已走向 企業化﹐故自動化之潛力甚高。經過多年來努力的結果﹐在育苗作業方面﹐ 播種及搬運作業之自動化程度已達相當高的程度﹐但綠化場間之卸箱、取 箱及捲苗作業均處於必須以人工之階段。這些部份仍亟需進行機械化與自 動化之研究﹐政府亦應在這方面多加著力﹐使真正本土化之農業﹐能有更 現代化之發展。

簡 訊 ...... .本中心.

本中心召開董監事會

補選董事楊仁岡當選

本中心於 3月12日假本中心會議室召開第五屆第三次董監事聯席會議,會 中通過修改本中心捐助暨組織章程中部分條文,即原文第五條第一款業務 範圍擴大包括出版農機有關錄影帶(片)在內。

又因李廣武先生原被選任本中心農機專家董事因李董事代表農委會出任常 務董事,其遺缺經補選後由楊仁岡當選為本中心學界代表之新任董事。楊 董事獲美國馬奎特大學(Marquetti Uni-versity)博士學位後返國,現任 嘉義農業專科學校農業工程科科主任。

參觀SIMA農機展順利返國

本中心協助中華農機學會組團參觀SIMA農機展並順道訪問英、荷兩國有關 農業及農機研究機構,該團訪歐日程如下:

2月22日(星期六):19:40pm搭國泰班機離台飛倫敦
2月23日(星期日):自由參觀倫敦市區
2月24日(星期一): 參觀Silsoe Research Institute(請參閱本刊第10卷第5期
盧文介紹),下午乘歐洲之星(海底墜道)往巴黎
2月25日(星期二):參觀SIMA展
2月26日(星期三):參觀SIMA展,夜遊塞納河
2月27日(星期四):上午自由參觀巴黎市區,下午搭法航飛機飛荷蘭阿姆斯特丹
2月28日(星期五): 上午參觀花卉拍賣市場(Aalsmeer Flower Auction)及訪問
Research Station fo Floriculture and Glasshouse
Vegetables(PGB),下午訪問農工研究所(Imag- dlo)及農業
大學(Wageninge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3月1日(星期六
):上午參觀阿姆斯特丹市區,下午搭機返國3月2日安抵台。
此次參加團員包括:大農公司、佳農、利光、物理、永銡、林協興、和芳、 金紀、順農等各1人,亦祥、陸雄各 2人、豐源3人;台大則有馮丁樹(及夫 人)、陳貽倫(及夫人)、盧福明、陳世銘、林達德、葉仲基、方煒;興大有 萬一怒等教授參加。另外農林廳唐植松、嘉義農試分所有林金鐓、台糖訓 練中心林峰吉等 3位先生以及本中心主任彭添松等參加。

我國機械進出口去年創佳績

台灣區機器公會完成去年一般機械進出口估計,全年出口估達新台幣2,540.6 億元,比 84年成長14.1%,占我國出口總額的8.05%;去年機械進口約達新台 幣3,240.5億元,比84年成長11.77%,占我進口總額的11.6%。

工具機出口仍排名第一,去年估計產值為492.15億元,比84年成長14%,出口 366.21億元比84年成長20%,進口175.6億元比84年成長4%,需求達301.54億 元,比84年成長2%。

機械去年出口仍以香港位居第一,占 29%,金額新台幣726億元;美國第二、 占18%,金額452億元:日本第三占6.6%金額168億元。

機械進口則以紡織機械排名第一,占5.8%,金額新台幣188億元:工具機次之 占5.5%金額178億元:泵和壓縮機等第三占 4.9%金額159億元。進口來源仍以 日本最多占43.5%金額新台幣1,408億元,美國次之占21.9%金額709.6億元、 德國第三占11.9%金額384.5億元。(轉載自經濟日報86.3.6)

“大陸農機研究論文”待索取\

如讀者對某篇論文有興趣,請來函並附足郵票之回郵信封即寄,並請指名X年 XX期的論文名稱。

農業工程學報(1996年第3期)

  1. 輪式車輛動力傳動系自激振動研究(Ⅰ)(II)(11頁)
  2. 智能化配料系統數學模型的分析與研究(5頁)
  3. 車身動態設計的一種方法(4頁)
  4. 土豆乾燥過程中內部傳熱傳質的實驗研究(4頁)
  5. 噴動床乾燥機物料運動規律的研究進展(5頁)
  6. 食品加工中及產品貨架期穩定性變化的動力學數學模型研究(4頁)
  7. 農產品分光反射特性及近紅外圖像處理在農業中的應用(5頁)
  8. 離心泵葉輪面流道的研究(5頁)
  9. 逆轉旋耕過程中土壤切削的研究(4頁)
  10. 灌水播種機設計中幾個問題的研究(5頁)
  11. 深鬆覆蓋免耕溝播機械化技術(5頁)
  12. 農用運輸車制動距離的模擬計算(4頁)
  13. 鉸接式履帶車輛穩態轉向特性的研究(5頁)
  14. 降低柴油機齒輪室冷卻流道穴蝕的研究(5頁)
  15. 密閉式蛋雞舍照明系統的設計原理及管理技術的探討(5頁)
  16. 噴油泵試驗台微機控制系統設計(4頁)
  17. 農機計算機輔助分析和設計初探(4頁)
  18. 高效低污染熱風爐的設計(4頁)
  19. 熱處理條件對番茄採後冷害的影響(5頁)
  20. 提高切花真空預冷效果的技術措施(5頁)
  21. 蘋果碰撞響應數學模型的研究(5頁)
  22. 花生仁品質的光特性分選技術(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