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2卷第2期》 Volume 12, Number 2 |
ISSN 1018-1660 中華民國86年4月1日出版 April, 1997 |
參觀法國SIMA農機大展歸來
.本中心主任 彭添松.
SIMA展今年擴大舉辦,位於巴黎載高樂國際機場附近,分 6大館,
佔地數十公頃,由2月23-27日共展覽 5天,估計有數十萬人參觀。
此次SIMA展共有30國 1,190家廠商參展,自然以地主國法國714家
為最多,其次意大利143家、德國72家、英國 45家、比利時39家、
美國36家、荷蘭34 家、丹麥31家、加拿大15家、瑞士12家、奧地
利11家、芬蘭 6家、瑞典5家、日本4家、愛爾蘭4家、其他參展2
家的除我國以外尚有澳洲、以色列、匈牙利三國,參展 1家的有:
巴西、希臘、沙烏地阿拉伯、黎巴嫩、摩洛哥、挪威、紐西蘭、葡
萄牙、羅馬尼西、俄國、捷克。
由參展廠商多寡,大致上可窺視各國的農機工業的發展層次。除歐
洲各國因地緣關係,參展者特別踴躍外,歐洲之外的國家以美、加
兩國參展廠家最多。本屆SIMA展,西班牙居然缺席,而日本參展者
甚少(中小企業全部缺席)為特別現象外,我國首次有三久及鋐達兩
公司參展頗引起大會的關注。尤其三久公司的20噸級乾燥機高高聳
立於會場,如同地標般,特別醒目;而鋐達公司因較晚申請參展,
而被安排在較邊緣地區展出,惟因採動態展示,也頗能引起參觀者
的注意,而效果甚佳。
眾多參觀人群中以白人為主,講法語的當地人佔大多數,黃皮膚亞
洲人為極少數觀眾了。會場中見到日本新農林社社長岸田先生,他
說此次由日本約有 300人來訪;也看到20多位韓國人在會場前攝影
留念,也有少數幾位大陸人士的模樣,不過會場中實在太大且展示
5天期間,倒底有多少觀眾?只好猜測了。
此次組團參觀SIMA展及順道訪問有關機構,團員們將見聞及心得透
過本刊予以披露以饗讀者,請拭目以待。希望未來同道能繼續出訪
參觀類似農機大展以增廣見聞,更希望業界踴躍參展以打開台灣農
機的知名度並拓展外銷市場,以穩固農機工業之發展。
海外展覽行銷策略
.外貿協會市場研究處專門委員 ...... 溫月球.
如何選擇經濟實惠之專業展覽會參展?如何做預備工夫與專案企劃
執行,乃是我中小企業界赴海外拓銷市場攸關切身利害之課題。上
(三)月初台灣區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主辦(本中心協辦)
研討會,邀請專家講述「海外參展成功之道」,其中外貿協會市場
研究處專門委員溫月球先生講解「從常見的參展錯誤看我國廠商的
海外展覽行銷策略」內容精闢頗具參考價值,徵得溫先生同意轉載
講稿以享讀者。(編者)
前言
參加展覽是最直接有效的行銷方式之一,從事外銷的廠商每年至少
都會參加一、兩個國內外的展覽;很可能一是台北世貿中心的台北
國際專業展,其餘則為在國外舉行的世界大展。由於參加國外展覽
的廠商越來越多,目前除了外貿協會外,許多公會團體、私人企業
也在組團參加國外展覽,足見我國廠商已普遍利用展覽拓銷產品。
然而,參加展覽所須辦理的事項至為繁雜、瑣碎,我國廠商大多沒
有接受正式的訓練,展覽技巧多靠自己的經驗、同行口耳相傳、或
是觀摩其它參展廠商而來。
由於行銷環境變化迅速,同時廠商參展的目的、手段各不相同,以
這種方式獲得的展覽技巧,難免積非成是或不合時宜,往往讓廠商
付出昂貴之代價。尤其有些錯誤看似理所當然,許多廠商一再重複
而不自知,嚴重影響展覽績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使往者知所改善、來者免於覆轍重蹈,茲就
參展常見之錯誤,提供給讀者參考。
展前常犯的錯誤
盲目參展或太晚決定參展
參加展覽只是諸多行銷活動的一種,因此,如何藉展覽達成行銷策
略中所賦予之任務,是展出的目的。所以,展覽必須與其他的行銷
活動配合,以爭取最大的展出效果。
通常參加展覽的目的,可分為銷售目的與非銷售目的兩大類;前者
包括開發新市場、維繫既有客戶、現場銷售、新產品試銷......等
等,後者則包括形象塑造、市場調查、市場情報蒐集......等等。
總而言之,每次展覽都有其目的,工作人員必須據以選擇適當的展
覽,並設定擬達成的目標,在實地展出之前積極部署,以確保目標
之達成。
但是,舉目所見,有太多的廠商沒有設定參展目標。他們展出的最
大理由是:「因為我每年都參展」、「因為這個展是國際大展」、
或者是「因為競爭者參加,所以我必須來」、「大家都來參加,所
以我也來」等等,這些都是沒有設定目標、盲目參展的最佳例證。
這些人之中,一部分是習慣性的重複以往的動作。至於以往的動作
是對、是錯,有沒必要再重複、重複的目的為何等均不曾檢討、評
估;另一部分的人則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把展覽當成拜拜或廟
會,忘記自己的目標、迷失了方向。
有些廠商則在心理設有「為了要接訂單」、「為了找新客戶」之類
的目標。可惜只限於一種模糊的概念而已,至於到底要接多少訂單、
打算找多少位新客戶,並未加以設定;更遑論於展前擬定計畫,以
便達成設定的目標。
太晚決定參展也是常犯之錯誤。依照正常的作業程序,廠商應該在
進入下一年度之前,依照行銷策略選定展覽,並配合主辦單位推動
各項準備工作,早則於展前一年,晚則半年推動展覽的各項工作。
然而,有太多的廠商遲至展前三、四個月才忽然「頓悟」,臨時決
定參展。倉惶之際,常發生的問題是攤位已售罄、展品準備不及、
沒作展前宣傳推廣、訂不到展地旅館等等。其結果,要不是無法參
展,就是失之倉促導致績效欠佳。其實,如能提早決定參展,這些
問題都能避免。
沒有詳讀參展手冊
絕大多數的展覽主辦單位都會發給參展廠商一本「參展手冊
(Exhibitors' Manual)」,一則作為雙方權利義務之依據,再則
提供參展的各種資訊,讓參展廠商按時配合推動。有的參展手冊內
容單純,其大小宛如一本「時代周刊」雜誌;有的則規定得巨細靡
遺,像極一本厚厚的卷宗。
參展手冊中的重要部分有:進出場日程、展出安全規範、展品交運
資訊、攤位裝潢規範、各式服務之申請表等,這些內容都必須詳細
閱讀後,按照主辦單位之規定,於指定之期限內完成應作之動作。
收到參展手冊之後,務必仔細閱讀一遍,把重要日期標記於常用之
行事曆,並就該日期推算相關的前置動作應於何時完成,必要時還
須預留應變時間,以確保如期完成。
然而,許多廠商把參展手冊視為主辦單位的宣傳品,束諸高閣而未
加理會;有的廠商則在收到的時候隨興瀏覽一番,然後就忘了它的
存在。殊不知其中有一大堆的截止日期,錯過了,要不是無法享受
應有的權利,就是要比別人花更多的代價才能享受。
廠商因為沒有詳閱參展手冊而常發生的問題有:攤位高度超過規定、
未使用防火裝潢材料、基本資料來不及登錄於買主手冊、錯過了各
種截止日期而被科罰金等等。
低報展品價格
在展品運往展地的過程中,廠商往往低報展品價格,以節省稅捐。
其實,低報展品價格全世界皆然,並不是我國廠商特有的現象。由
於展品仍未出售,並不包括利潤在內,其價格本來就應比以往賣給
客戶時便宜。問題是,我國廠商低報得太離譜了,往往十元的產品
只報兩、三元。
低報展品價格的好處在節約進口之稅捐,但是其風險卻是可能遭海
關查扣。除非是價格昂貴之機械設備,否則低報展品所節約的稅賦
十分有限,與參展之總費用比較,更屬九牛一毛。
然而,展品若遭海關查扣而無法展出,其損失卻是包括攤位租金、
裝潢、人員差旅等所有的參展費用。其金額可能是所節約稅額的百、
千倍;是否值得冒險,道理甚明。
可是,太多的我國廠商仍沉緬於節約區區進口稅賦,不知是甘冒風
險或是不知道有風險。
展品太晚運達
展品太晚運抵展場也是常見的毛病。常見的原因有太晚啟運、預留
通關時間不足、海關查驗耽誤、及碼頭工人罷工等。展品在運抵目
的港後,至少要預留十四天的通關時間,以防工人罷工、並供海關
查驗及辦理通關手續。
許多展品太晚啟運,幸運者於展前一刻倉促運至攤位;不幸者則
「開天窗」,無展品可供展出,所有的投資也因此付諸一炬。其實,
只要早一班船裝運,就不致有此遺憾。
未作展前行銷
未作展前行銷是我國廠商不自覺的另一項錯誤。因為,太多的業者
以為把展品運到展場陳列、派人在攤位上等待買主光臨就是所謂的
「參加展覽」。
許多廠商都以為在展前邀請買主前來參觀,是展覽主辦單位的義務,
因此參展者可以坐享其成。所以,諸如刊登參展廣告、寄發邀請函
之類的展前行銷工作都是主辦單位的事,參展廠商不必涉及。
殊不知,主辦單位只能為所有參展廠商邀請買主、僅能將買主邀請
到展場的門口,而參展廠商還須把買主從門口邀請到自己的攤位!
參展廠商最大的錯誤是把所有的訪客都當做買主。雖然廠商自己不
會承認,不過,就其行動加以解讀卻是如此。
如果參加在三、四百個攤位的小展,沒有邀請買主的後果還不致於
太嚴重,因為攤位數量不多,買主多會走完全場。但是,如果攤位
數高達一、兩千個時,買主因為無法走遍全場,勢必會挑選一些目
標攤位參觀,如果沒有作展前行銷,告知買主攤位號碼及展出的產
品,展覽績效自然堪虞。
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前來參觀的買主中,居然有76%已事先計劃
妥訪問對象。若未作展前行銷,這些買主恐怕永遠接待不到。而另
一項調查也顯示,有作展前行銷的廠商所接待到的訪客,較未作者
多出三分之一,足見展前行銷工作之重要。
展中常犯的錯誤
工作人員太晚抵達
展場工作人員抵達展場的時機,會因為展品的安裝時間長短而異。
例如,重型的機器設備可能需要四、五天的安裝時間,而汽車零件
的陳列或許三、四個小時即可完成;工作人員抵達展場之時間,除
了展品布置所需的時間之外,至少還須預留一天或半天的應變時間。
我國廠商常有的問題是沒有預留應變時間。明天開幕的展覽,今天
下午、或開幕前一刻抵達;甚至有展覽開幕之後才匆匆到達展場者。
太晚抵達展場的問題在沒有時間瞭解現場展出的情況,例如競爭者
的攤位裝潢、展品等;正如還沒熟悉場地的球隊,就要出賽一樣。
另者,萬一抵達現場之後,發現有什麼問題---如攤位裝潢未完
工、展品沒運達展場等,就沒有時間可以採取補救措施,往往因此
嚴重的影響展覽績效。
工作人員提早一天、半天抵達的差旅費用,可能只占參展總費用之
百分之一、二,不過卻是必要的支出。廠商何妨當作保險費用看待,
以保證完美的展出。
守株待兔
很多人以為展覽會的買主只來自於參觀展覽的訪客;因此,在展覽
期間自始至終監守攤位,以等候買主光臨展覽促銷的標準模式。
其實不然,除了訪客之外,參展廠商之間也充滿交易機會。問題是,
絕大部分的參展廠商都固守在自己的攤位等候買主,平白喪失了這
些交易機會。
參展廠商之間的交易機會包括:向上游購買原材料、半成品向下游
銷售成品、洽談 OEM,與同行洽商技術合作、共同開發新市場...
等等。
參展廠商應該趁參觀人潮較少的時候,主動造訪其他攤位。一則尋
找交易機會;再則蒐集市場情報,作為擬訂下次參展策略之依據。
單刀赴會
理論上展場工作人員的數量,取決於訪客人數之多寡。但理論有其
盲點所在,因此廠商都採主觀的決定。
展出機器、電腦之類的產品時,除了業務人員之外,業者大都會派
技術人員隨行,一人前往參展的情況比較少見。不過對技術層次較
低的消費品展覽會而言,單刀赴會者比比皆是。
或許是廠商習於守株待兔,所以不覺得單刀赴會有什麼不便。但是,
如果要主動造訪其他攤位,以蒐集市場情報、爭取更多交易機會,
那麼單刀赴會就會顧此失彼,影響展出績效。
未用訪客接待表
不知什麼綠故,找國廠商都習慣用筆記本來記錄與買主的洽談內容。
廠商展前總不忘買兩本筆記本,接待訪客時,依序用釘書機釘上訪
客之名片,然後就在空白之處記載洽談的內容。
正確的作法是使用訪客接待表來記錄洽談內容,而非使用筆記本。
訪客接待表上印妥訪客的身份、所屬的公司、擬購的產品、洽談的
內容、辦理的時限....等等擬取得的資訊供填寫或圈選。當然也有
特殊的欄位供粘貼訪客之名片。每一家公司應就其業務所需,設計
一份屬於自己的接待表。
使用筆記本的缺點有:
不當分發型錄
根據國外的一項調查,在展場分發的型錄有64%沒有閱讀就被丟棄。
其主要原因是:展場工作人員以為大量分發型錄是促銷的必要手段。
不當分發之下,造成訪客被強迫接受,結果當然是被丟棄的主要原
因。
型錄的分發是選擇性的,應在確定目標客戶之後分送;分送型錄起
碼也要換得客戶之名址或旨趣,不可平白奉送。
不重視攤位禮儀
展場工作人員背負著公司的形象,其在攤位的行為會被訪客解讀成
公司制度、產品品質的表徵。因此,展場工作人員必須注意穿著正
式之服裝、維護攤位整潔、隨時表現出忙碌之模樣並準備迎接訪客
之駕臨,千萬不可無所事事、讀書看報。
廠商最常犯的毛病是在攤位上聊天、吃便當或看報紙,這些都是使
訪客不願上門的最佳動作。有的展場工作人員則站在攤位的前面等
候買主,一則擋到展出的產品;再者,就買主的角度而言,好像是
在防守攤位,讓人不敢接近。
提前收攤
提前收攤也是我國廠商常犯之錯誤之一。下午五點結束的展覽,往
往於三點鐘就收拾完畢,準備回家;展期稍長的展覽,甚至有最後
一、兩天都放空城者。
有些人可能因為行程安排不當,必須提前離開;但是,大部分提前
收攤者的心態,和飛機尚未停妥就急著解開安全帶、拿取行李準備
下飛機的情境完全一樣,為的只是早一點離開。
然而,提前收攤除了違反主辦單位之規定外,對參展廠商本身也有
不利之影響。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為了樽節差旅費用,愈來愈多
的買主只花一天的時間參觀展覽。由於時間緊迫,這種買主往往在
展覽結束之後還在展場尋找目標,更遑論結束前幾個小時。
如果提前收攤,容易失去這種買主。其他國家的展覽或許與美國展
的情形有所不同,但是許多喜歡貨比三家的買主,往往於結束前一
刻才比出結果。如果提前收攤,即使贏得比賽,還是輸了生意。
展後常犯的錯誤
未立即作展後追蹤
展後以最快的速度回覆訪客或買主在展場的詢問,可搏取好感,絕
對有助於交易機會之爭取;尤其,參觀展覽之買主不可能只找一家
展出者詢價,要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展後的追蹤
(Follow -up)是否迅速、確實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
訪客洽談紀錄表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逐漸消失。根據國外
的調查,如果沒有在展後兩星期以內回覆買主的詢問,該一交易機
會即為競爭者所奪取;亦即,訪客洽談紀錄表若超過兩星期未加處
理即告失效。
但是,常見廠商展後另赴其他國家訪問客戶,遲至展後一、兩週返
國;也常見展後直接回國者,一上班即埋首於例行工作之中,未優
先處理訪客洽談紀錄,任憑交易機會流失。
為展覽所投入的大量時間、金錢與人力,也因差此臨門一腳而績效
不彰或功敗垂成。
未評估績效
未評估績效的最主要原因是展前沒有設定目標。常見的展覽績效是:
在展場接到一些訂單,返國後還會有訂單陸續進來;也找到新的客
戶、蒐集了些新產品資料....等等因參展而獲致的成果。
但是,由於當初沒有設定目標,無從比較、評估之下,這些成果只
能作為參考用的經驗值,而無法作為評估績效或檢討缺失的依據。
正因為不曾檢討缺失,所以一再重複以往的錯誤而不自知。
如果參展毫無績效,廠商勢必會檢討,可謂塞翁失馬,為時未晚;
可是當有一些尚可的績效時,大多數的廠商都不會想到是否還有隱
藏的缺失、這些缺失如果加以改善,績效是否會更好。
為求最佳的績效,展後必須就當初所設定目標的達成情形作一檢討,
以便找出參展工作之缺失或仍可加強之處。也許經檢討評估之後,
參展工作沒有缺失,只是該展不適合參加也說不定。
結語
參展的工作範圍甚廣而且瑣碎繁雜,因此,參展過程中可能犯的錯
誤,決不只限於上述諸項;本文僅就常見之錯誤中,摘其較為重要
者加以臚列,希望對我國廠商之參展績效有所助益。
(外貿協會各地貿協書廊有售)
如果改用訪客接待表,前述之問題均可迎刃而解。
2月22日(星期六): | 19:40pm搭國泰班機離台飛倫敦 |
2月23日(星期日): | 自由參觀倫敦市區 |
2月24日(星期一): |
參觀Silsoe Research Institute(請參閱本刊第10卷第5期 盧文介紹),下午乘歐洲之星(海底墜道)往巴黎 |
2月25日(星期二): | 參觀SIMA展 |
2月26日(星期三): | 參觀SIMA展,夜遊塞納河 |
2月27日(星期四): | 上午自由參觀巴黎市區,下午搭法航飛機飛荷蘭阿姆斯特丹 |
2月28日(星期五): |
上午參觀花卉拍賣市場(Aalsmeer Flower Auction)及訪問 Research Station fo Floriculture and Glasshouse Vegetables(PGB),下午訪問農工研究所(Imag- dlo)及農業 大學(Wageninge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3月1日(星期六 ):上午參觀阿姆斯特丹市區,下午搭機返國3月2日安抵台。 |
我國機械進出口去年創佳績
台灣區機器公會完成去年一般機械進出口估計,全年出口估達新台幣2,540.6 億元,比 84年成長14.1%,占我國出口總額的8.05%;去年機械進口約達新台 幣3,240.5億元,比84年成長11.77%,占我進口總額的11.6%。
工具機出口仍排名第一,去年估計產值為492.15億元,比84年成長14%,出口 366.21億元比84年成長20%,進口175.6億元比84年成長4%,需求達301.54億 元,比84年成長2%。
機械去年出口仍以香港位居第一,占 29%,金額新台幣726億元;美國第二、 占18%,金額452億元:日本第三占6.6%金額168億元。
機械進口則以紡織機械排名第一,占5.8%,金額新台幣188億元:工具機次之 占5.5%金額178億元:泵和壓縮機等第三占 4.9%金額159億元。進口來源仍以 日本最多占43.5%金額新台幣1,408億元,美國次之占21.9%金額709.6億元、 德國第三占11.9%金額384.5億元。(轉載自經濟日報86.3.6)
“大陸農機研究論文”待索取\
如讀者對某篇論文有興趣,請來函並附足郵票之回郵信封即寄,並請指名X年 XX期的論文名稱。
農業工程學報(199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