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1卷第6期》 Volume 11, Number 6 |
ISSN 1018-1660 中華民國85年12月1日出版 December, 1996 |
水稻育苗中心之發展 .台大農機系系主任 馮丁樹主編. 台灣農業機械化尤其稻作機械化已達頗高水準。如稍誇大其辭,農民準備一具電話就 萬事OK是目前我國稻作機械化的寫照。凡自整地、育苗、插秧、施藥、收穫至乾燥甚 至收穫後直接送稻穀至乾燥中心就一切OK,均有專業人員、單位代勞、服務。這就是 台灣農業機械化最大特點:代耕中心、育苗中心、乾燥中心扮演了主要角色,這些中 心、制度是國內自行發展建立的純國產品。我們為何不抬頭挺胸推介優良國產品於國 際間?本刊自本期開始陸續介紹台灣農機之驕傲給世人,請拭目以待!(編者) 前 言 水稻育苗作業是承繼整地機械化後稻作機械化的第一步,也是插秧作業之伊始。在農 業機械之發展過程中﹐育苗中心與農機代耕(代收、代乾)制度是同時架構台灣稻作 機械化層面之兩大支柱。故惟有建立良好的育苗制度,才有完善的稻作機械化後續發 展。目前台灣水稻育苗中心之營運,由於競爭劇烈﹐已盛極而衰。每個育苗場均已徘 徊於是否再擴大投入與即將面臨人力缺乏的困擾,很難作適當的抉擇。然而農業若不 思改變,必然將如黃昏晚霞,終難起色。而如何重新整頓,再次出發,創造第二春, 可用的人力也愈來愈不足,能撐起大傘的人也老了﹐農業的永續問題實已到了必須重 新檢討的地步。 今日之農業﹐如何運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在國際上發揮有效地競爭力﹐已成亟待 解決的重要課題。水稻育苗場的情況亦然﹐如何利用現有之機械化與自動化相關設備 ﹐進行整合﹐使其達到合理化之目標﹐才有可行之路。事實上﹐在水稻育苗過程中﹐ 有許多作業均在一個系統之下進行﹐部份已達相當機械化的程度﹐如播種作業就是。 在綠化過程中,苗盤之堆積、輸送、卸箱、取箱及捲苗等仍需要相當複雜之機械與設 備相配合。由於育苗中心綠化區位置固定,應有利於進一步自動化。利用軌車或特殊 設計之運搬機械搭配自動卸取箱設備幾可解決這方面之問題,而且可以自動將育苗盤 運送至任意位置置放。這些具體之措施將可使整個育苗作業系統更自動化,也更節省 人工。如何使育苗中心能以更合理、更有效的經營方式,邁向農業現代化之目標,是 未來農機具產官學同仁共同面對的課題。 水稻育苗中心之發展現況 我國自民國56年開始由日本引進手推式插秧機﹐兩年後﹐正式在田間試用及示範推廣 ,開我國插秧機械化之先河。61年陸續引進動力式插秧機﹐並迅速取代手推式插秧機 。配合插秧機之使用﹐集中育苗的觀念也開始萌芽,而由於國內一貫化作業育苗播種 機械的積極研發,使播種的工作能在作業線上自動完成﹐節省相當多的人工。 就整個稻作生產作業而言,插秧作業之機械化應為其中重要的一個階段,也是技術層 次較高的一個環節。在農業機械化程度甚高的國家中,移植作業往往仍處於半自動的 狀況。而水稻插秧機械化在國內之得以如此成功,除了機械本身性能之改善外,育苗 技術與制度之確立,極具關鍵地位。水稻育苗是稻作機械化最重要的一步,故須建立 良好的育苗制度,稻作機械化方有後續成功的發展。育苗中心在後來經農政單位不斷 的補助推動下,有如雨後春筍般地設立,在各地建立了完善的秧苗供應網,這是稻作 機械化得以普遍的主要原因。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發展,這種新的育苗作業制度已完全 取代傳統的育苗方式。在其發展過程中,國內自製的育苗機械亦相繼問世,使育苗作 業之管理逐漸轉為企業化之經營,不但節省相當多的人力,而且使作業成本大為降低 。 據75年底統計﹐國內水稻育苗中心曾達1,143處(表1)﹐供應面積達30多萬公頃﹐其分 佈以雲嘉南地區為最多。近幾年以來﹐合併或停止經營兼而有之﹐77年止剩948 處, 82年仍實際在運作中者則僅850處﹐東部地區略有增加﹐南部地區減少最多﹐達34.8% 。據段(1993)\^*\^之調查﹐當時的育苗中心大部份成立於 66年至75年間﹐約佔86% 以上(表 2)。以當初之樣本計﹐數量已萎縮不到七成。這種數量縮減的趨勢未來將更 嚴重﹐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農產品市場之自由化將會打擊米食市場﹐因此國 內水稻育苗中心可能遽減為百餘家。在此情況下,具有發展潛力之大規模育苗中心, 須擴大供苗系統與範圍,加強南秧北調,朝向企業化的經營,或利用自動化或機械化 設備的生產,使生產成本降低,提高經營利潤。 表 3及圖1、圖2 所示為目前育苗中心之規模與數量間之關係。由表3所示﹐年產20萬 盤規模者約僅 11家﹔10萬盤以上者則有104家﹐約佔12%。其餘有88%之年產盤數均在 10萬盤以下。圖1所示最高峰處為25,000盤左右﹐顯然仍以地區性之供應為多。 就75年度之統計﹐在不同期作方面,第一期作所需之供應面積較第二期作為少,故第 二期作之開工育苗場數較第一期作增加80餘處。而第一期作中,供應面積在一百至二 百公頃之區間者,為342處,約佔40%,是數量最多者。第二期作則擴大規模,在供應 面積二百至四百公頃之區間者,達 39.1%,為數量最多者。故在第二期作之供應面積 上,育苗中心業者均有擴大供應面積之趨勢。 由於北部氣候不佳,且作業成本較高,故育苗中心大部份設置於中南部地區。中南部 之日照良好,有利於秧苗之管理與生長。故經多年之重分配結果,北區所需之秧苗目 前已大部份經高速公路由南部供應。根據段(1993)*之調查指出﹕北調秧苗數量約為 調配量之84%﹐南秧北調以彰化縣比重最大﹐佔28%﹐雲林、嘉義次之﹐分別為 26%及 21%。純調出之縣市為嘉義市、屏東縣﹐雖然其量並不是最高者;而調入之縣市為宜 蘭、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高雄及台東等縣市,顯示東部所需之秧苗亦有 由西部供應。這種客觀的趨勢,使育苗中心之業務競爭更為劇烈,部份經營良好之育 苗中心,其規模因而逐漸擴大,但育苗中心之總數量則在淘汰率高之下也逐漸減少。 水稻育苗作業體系 水稻育苗作業之發展是以整個作業體系為基礎,整合單項機械﹐並進而力求合理化與 自動化,以節省人力並降低生產成本。一個完整的水稻育苗作業體系如圖 3所示﹐其 項目包括苗盤清洗整理、苗土準備、稻種浸選、播種、苗盤堆積、綠化場田間搬運、 卸箱、田間管理、捲苗取盤、卡車搬運等。較具規模的大場中﹐其苗土與苗盤準備工 作及播種與田間搬運作業已達自動化的程度﹐其餘仍屬部份機械化或以手工作業的階 段。田間搬運則僅止於綠化場與作業室間的苗盤搬移工作﹐常採用固定或活動式輸送 帶任意組合,構成搬運動線。這些機具多屬簡易控制型,需要人工事先在綠化場中安 置輸送帶或軌道,使苗盤能大量地送至田間﹐或自田間大量運回卡車停放處或其他搬 運機械上。近年來亦有直接在田間安置軌道型運送架的方式﹐可作任意定點輸送的控 制。種種安排將可使綠化場間之搬運更具自動化之雛形。 水稻播種均在作業室中進行﹐且屬一貫化之方式,故其所需原料包括種子、碎土及育 苗盤等均必須在整個作業進行中相互配合,而且必須事先準備妥當(圖 4)。種子之預 備是屬於育種或採種之範圍,但對發芽率及秧苗之品質影響甚大,必須於事前慎加選 擇。碎土則須先以土壤與一般有機質材料混合,再進入輸送帶。由於取土不易,有些 已使用半粉碎的穀殼與部份之土壤混合使用。在作業輸送帶上,空的育苗盤成疊堆積 於排箱裝置上,依序進入輸送帶中。隨著輸送帶之移動,可以進行填土、播種、灑水 及覆土等工作﹐作業線之速率則每小時可達 2,000盤以上。育苗盤裝填完畢後經積箱 裝置堆疊,以利運搬至綠化場進行綠化。 在綠化過程中,苗盤之堆積、輸送、卸盤、取盤及捲苗等仍需要各種機械與設備相配 合。但相關機械與設備的投入,往往需要考慮育苗中心生產規模﹐而人力之調配、綠 化場與作業室之規劃﹐其相對位置、面積大小及形狀等問題均必須詳加考慮。此外﹐ 綠化場之集中度、每年的使用次數及搬運作業之方式等因素亦會影響育苗中心經營者 之決策。例如﹐中南部之育苗中心其經營規模相當大,且綠化場位置固定,每年可重 覆多次使用,因此可投資作業效率較高、較省力的機械設備。其中諸如利用空中輸送 軌車或特殊設計之運搬機械﹐搭配自動卸取裝置應可提高作業效率﹐減輕作業者的辛 勞。技術上﹐亦有利於進一步自動化。生產規模較小或供苗期間過於集中的育苗中心 ,其綠化場之使用頻度往往不高,因此對於作業機械設備的選擇,須考慮採用較簡易 之設備﹐或以可拆卸式之設備為佳﹐這些設備包括輕型輸送帶、手推車、動力搬運台 車,以達到降低成本之目的。 搬運及物流規劃向來是各生產事業所重視的課題,根據統計,在工廠中搬運費用往往 佔所有生產成本的30∼50%,如果包括等待時間﹐有時最高者可高達 62%﹐為此許多 產業方面均已達到高度自動化。在農業生產方面,由於其所處環境為開放式之田間﹐ 且作物頗具季節性﹐故其所面對之情況較產業界為複雜。近年來許多學者專家亦開始 對農業方面之搬運機具進行開發與設計﹐惟在不同的使用場合,所使用的搬運機具也 就不盡相同。在國外,湯金及懷特氏(Tompkins andWhite,1984)曾針對搬運設備和動 線規劃做一概括性的介紹,使其更適用於農業之場合。在國內,馮(1995)*亦曾針對 設施內可使用的簡易搬運機具作有系統之整理﹐以配合國內溫室內搬運作業之運用。 在一般育苗中心的作業中,秧苗搬運一向費時費力。由於相關育苗作業甚為集中,且 具季節性及時效性,所需勞力偏高﹐其人力成本平均亦在 25%以上。據段氏(1993)之 調查﹐平均每場育苗中心約需育苗工12人﹐且第一期作與第二期作甚為接近﹐每場僱 工比例佔 60%以上﹐而僱工之難易度直接影響育苗量。秧苗搬運主要處於作業室至綠 化場之間,但由於距離較長﹐路線固定﹐應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基本的觀念是﹐若 能利用軌道型活動式運送架或特殊設計之搬運車,配合秧苗自動卸箱取箱系統可將苗 盤運送至田間任何一定點排放,成苗亦循原系統搬回來﹐必能使使整個育苗作業系統 更為自動化。而秧苗搬運之自動卸取箱系統即是配合此項觀念設計而成﹐可以在綠化 場內﹐配合軌道式輸送機進行卸箱與取箱的工作﹐以節省這方面的勞力。(待續) *馮丁樹.1995.設施用簡易搬運機具.種苗生產自動化專輯第二輯. 育苗技術之應用 一、育苗盤之規格 在育苗之技術層面上,已逐漸走向一貫化的目標。歷年來,經過政府宣導及示範的結 果,此機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在整個過程中,幾已遵循一定的規範與標準。這是一 個相當偉大的成就。新育苗方法與傳統露地育苗方式之不同,在於必須維持一定規格 ,利用規格化之育苗盤進行培育。這種育苗盤已經全省統一,故其生產之秧苗與插秧 機之承盤規格完全一致。為求秧苗品質一致﹐育苗作業不僅需要較高度的技術,且需 要較多的投資。其所需之設備則包括育苗作業室、碎土及種子撒播、灑水與覆土等一 貫作業機、育苗盤等設施和器材。這些設備若由每一農家個別購置或育苗,則投資甚 大,且不經濟,故由育苗中心代辦一切育苗的工作應是一個合理的搭配。 育苗盤屬硬塑膠質﹐其外圍尺寸為長60cm x 寬30cm x 高3cm(如圖 5)﹐其底部有 水孔。在數量上﹐每公頃需要種植 200盤秧苗﹐但為防止育苗過程中﹐苗盤破損及不 合格成品﹐每公頃需要準備 240盤。以一百公頃之供應面積為例﹐即需24,000盤﹐堆 積之面積達40平方公尺。一般育苗場平均供應面積較大﹐每場約需預備三萬個以上。 在培育過程中﹐育苗盤均可以回收使用﹐但仍是每一育苗場的一項必備而較大的投資 。由於其形狀固定﹐有利於自動化搬運作業﹐無論在播種或搬運上﹐均能配合線上作 業。其育成之秧苗之形狀高度均在標準範圍﹐故可直接套入目前使用之任何廠牌插秧 機之供苗盤上﹐進行機械插秧作業。 ”台灣農業”網際網路首頁廠商名錄 亦祥企業有限公司 裕農農機廠有限公司 陸雄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口食品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鴻伸機器有限公司 大農農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農機市場之現況與發展趨勢 .本中心主任 彭添松. 本刊曾於第9卷第1期簡介大陸第八個五年計畫(1991-1995)中,有關農機行業對外合 作重點;第9卷第5期起至第11卷第2期,又密集介紹大陸農機各部門之現況及發展論 文。本文再就大陸農機市埸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予以披露, 尤其大陸第九個五年計 畫 (1996-2000)中,農業與農機方面的重點計畫與目標提供給讀者參考。 回首大陸農機供銷系統 1949年以前,大陸農機工業落後,尚無法生產曳引機。1954年中共設立中國農機工業 部,統籌管轄農機生產與銷售事務。當時中共採計畫經濟制度,農機事務自然也採集 中管理措施,中央計畫生產農機後再依計畫分配地方。1978年起中共改採改革開放路 線,農機行業也自然由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原有中國農機工業部就遭解散的命運 。不過當時的工業部成員移向1961年成立之中國農機械總公司發展了。 該總公司接受政府的委託,執行全國農機業界的管理並指導其業務,其總部則設在北 京市,而在上海、天津、瀋陽、武漢、成都、北京另設六家分公司,另外在深圳等地 設有合資企業。該公司受國內貿易部及機械工業部的指導,性質上,屬享有輸出入權 之國有大型物資流通總合實力之企業。於 1995 年全大陸物資流通總合實力企業 100 大單位中,該公司名列第 28位,可見其實力之一斑了。 1991 年大陸又成立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該協會有116家理事企業,全國省、市、縣級 以上有 2,600多家農機銷售機構,縣級以下則有15,000多家呈網狀銷售單位,1995年 其農機銷售金額占全國總額之 60%,達 450億元(人民幣)之鉅。 農業、農機受到重視 大陸自從改革開放採市場經濟制度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但農業則遭受忽視。隨 著經濟發展,人口亦隨著膨脹,而 1993、94 年度榖物收成大幅減少結果,原來糧食 輸出國轉為輸入國,中共開始重視糧食政策之重要性了。大陸自古為農業大國,由衛 星攝影大陸農地其六成為水田,中共已認知增產糧食以餵飽 12 億人口只有依賴農業 ,故已置農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政策的首位了。國家如無法充分供應人民糧食,其 經濟發展失去意義,如由此造成社會不安則非國家人民之福了。因此中共第九個第五 年計畫中 (以下簡稱九五計畫),農業占有重要地位了。 為促進農業發展,其機械化問題浮出檯面了。過去 40年,大陸已推行過農業機械化, 雖然已獲某些成果,但不可諱言地,其衍生之問題仍不少。例如農機品質不良,其種 類嫌少,型式亦少等。目前推廣較普遍的機種只有小型曳引機 (耕耘機) 及搬運車而 已。小型曳引機以 20馬力以下為主力,今後尚需要30-40馬力之水田用曳引機。至於 收穫機則數量甚微少,插秧機亦幾乎未解決。簡言之,農業仍以依賴人力為主,目前 農機因應農民的需求尚有一大段的距離。 農機發展進度遲緩 1978年起改革開放初期,大陸曾舉辦大規模農機展覽會,由海外12 家公司(包括日本 著名農機公司)參加展出。當時各公司都寄望大陸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但已經過18 年的今日回首其歷程,距理想目標甚遠。究其原因,可能由於農村經濟形態引起重大 變化,即由當年集體農業變成個別家族農場,而其個別農場規模起了重大變遷。針對 此變遷,農機的供需亦須求新,而小型機型之供應可能是必經的途經。例如改革開放 後,曾經試圖引進 John Deere、FIAT 等公司的技術,結果未盡理想。可能利用大型 的農機體系暫不適於目前大陸的農情。大陸農村需求小型農機外,中共亦力圖發展畜 產、蔬菜等產業,因而需更多的農機種類。 大陸農機工業概況 大陸生產農機之企業 2,600家及修理工廠約 1,100 家,從業人員達154萬人。1994年 農機總生產額達 766 億元 (人民幣),1995年前9月之生產總額亦達 581 億元,比前 一年同期大幅增加29%之巨。其主要生產機種別如下:中、大型曳引機 160 萬台,小 型曳引機 (耕耘機)1,500 萬台,聯合收穫機80,000台,農用搬運車500萬台,農用灌 溉機械 500萬台,動力防治設備252萬台,曳引作業機 1,005萬台,多角加工機5,680 萬台。 大陸農機輸出入值而言,1994年輸入總額達27,000萬美元,輸出總值亦達 28,000 萬 美元,兩者幾乎相當。輸出農機有曳引機 4,720 萬美元,引擎類 1 億美元,耕作機 1,310 萬美元,播種、加工機1,009萬美元。輸出國別以俄羅斯、東南亞、非洲為主。 未來大陸農機發展趨勢 大陸目前已訂定每年供應肉類1,000萬噸,魚類1,000萬噸等糧食增產計畫目標。但為 達成此項目標,必須改變農業結構。例如改良低產之農田,開墾更多農地,灌溉排水 系統之整理,處理榖物、蔬果之基礎建設等措施。這些措施均賴開發新機械與新方法 來達成。 如前述,大陸僅能以生產小型曳引機及搬運車為主而其型式甚少。30-40 馬力以上水 田用曳引機尚無法完全生產,80馬力以上中、大型曳引機亦面臨重新改良設計之局面 。故九五計畫項下,已列入發展中、大型曳引機為目標之一。其次,聯合收穫機及動 力噴霧(粉)機之發展亦已列為優先項目之一。此外,收穫後處理機械,如乾燥機、農 產品加工機械等均在起步階段,尚需加速發展。 無論如何,隨著經濟發展,農村勞力已加速往都市工商業及鄉鎮企業流出,加上中共 一胎政策影響,雖然紓解了人口加速膨脹的危機,反面補充勞力亦見減緩,導致農業 機械化的急迫性。 大陸有 14個省生產稻米,東北各省企圖擴大水田面積,尤其東南各省發展經濟較早, 農業經營已轉換為家庭農場形態,農情近似台灣,台灣農機及其利用模式應可適用於 東南各省,不過首先要克服的是價格問題了。除價格之外,如何防止仿冒以確保智慧 財產權以及建立互信的管道是未來兩岸農機合作須解決的課題。 如上述大陸農機價格甚低,尤其有14個省實施農機低價政策以吸引農民購置農機。如 14馬力搬運車每台售價僅6,000 元(人民幣),對一般農家就容易接受的範圍了。可能 降低價格政策之賜,1994 年三輪搬運車銷售量達220萬台之多。大陸各省對農機販賣 常採免稅、減稅措施,亦有採補助措施者。如東北各省對購買大型曳引機農戶有補助 金,經濟發展較快速地區的鄉鎮企業亦有提供補助者。如北京農民購買聯合收穫機可 獲50%的補助金,因北京郊外的小麥幾乎都採用機械收穫了。 據大陸「國家設計局」資料,人民每人平均存款已達 60,000元,農民也已開始富裕, 如中共能提供低利貸款資金以協助農民購置農機,加上適當補助金予以鼓勵,再加上 研發適用的農機則大陸農業機械化的前途未可限量。 九五計畫–農機篇 大陸九五計畫項下,其糧食生產量將由1994年4.446億噸提升至5億噸,並新增設226 處商品糧食基地,130 處良質棉花基地及各種副食品生產加工基地。中共將提供更多 資金於農業及相關工業。其中農業機械之發展為九五計畫最主要的重點計畫之一,分 別列舉如下: 九五計畫–重點發展農機種類 1.中、大型曳引機–80∼100 馬力曳引機之重新設計及重點發展:低濕地改良用150馬 力曳引機。 2.聯合收穫機 (吸入能力 3 Kg 以下之稻麥收穫兼用型)。 3.曳引機/聯合收穫機用附屬新型農具。 4.糧食之精選、乾燥、儲藏設備。 5.主要農產品 (米、小麥、油、茶、棉花、飼料等) 之加工機械。 6.動力噴霧 (粉) 機、灌排機械。 7.風力發電機。 8.農業用搬運車。 九五計畫–引進農機技術之重要合作項目 1.1100 型系列榖物聯合收穫機製造技術。 2.水稻聯合收穫機製造技術。 3.齒輪等主要零件製造技術。 4.圓盤犁、耙之熱處理技術。 5.精密播種機。 6.製粉工場。 7.顆粒飼料、添加劑、微量元素生產設備製造技術、油脂生產副產品綜合加工技術 設備。 8.新型內燃機及其零件製造技術以及專用處理設備製造技術。 2000年大陸年需農機量 1.中、大型曳引機 10 萬台。 2.小型曳引機包括耕耘機 135 萬台。 3.附屬農具 12 萬台。 4.動力噴霧 (粉) 機 40 萬台。 5.自走式穀物聯合收穫機 8 千台。 6.農副產品加工機 45 萬台。 7.農用搬運車 200萬台 (目前已有曳引機及農用搬運車 900 萬台,2000年時達 1,100 萬台) 8.油壓零件 200 萬件,墊圈 1.5 億件。 (資料來源:日本農機新聞) 簡 訊 本中心召開董監事聯席會議 本中心於十月十五日召開第五屆第二次董監事聯席會議,通過明(86)年度預算案。又 本中心常務董事鄭科長隨和先生因職務調動,農委會改派李科長廣武先生接任;因李 常務董事係本中心選出代表學者專家出任董事,其遺缺決議辦理補選,於下次 (第五 屆第三次)董監事會議時辦理,嗣後改選學者專家董監事時將增列候補人選。 農委會補助新型農機690台欲購從速 本(86)年度行政院農委會已核定補助農民個人及相關團體購買新型農機 690台,欲購 買者儘速可向各地鄉鎮市區公所或農會提出申請,額滿截止。 新型農機補助機種、額度及台數如下:噴霧車16台,佳農牌自走式每台4萬5千元;落 花生聯合收穫機50台,大地菱牌每台12萬元;管路自動噴藥設施50台,鋐達牌每台 8 萬元;切花捆紮機110台,每台3萬元;重量式蔬果選別機300台,嘉南牌每台2萬元, 豐洲牌1萬8千元,吉農牌2萬元;碎枝機4台,每台1萬元;再生稻割椿機 2台,每台5 千元;青芒果去皮機8台,每台6萬元;粉粒肥料撒佈機自走式150台,每台 9千∼1萬 元。 申請辦法請洽當地鄉鎮市區公所或農會,或可逕洽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農產科農機股經 辦人員。又為遵循政府簡政便民措施,本年度起已修訂『新型農機補助實施要點』, 農民申請補助案件可由農機廠商代表經由當地公所或農會逕向農林廳提出以節省作業 時間。 台灣農機三度在菲展出 由本中心從旁協助下,台灣農企業公司(Tai-wan Agribusiness Inc.)及菲摩沙農投 公司(Filmosa Agri-Venture Inc.) 負責人徐士賢先生組成國內12家農機廠商產品於 本(85)年9月18-25日在菲律賓中部之賴德省(Leyte) Tacloban市展示並舉行實地表演 。本次展示會參加廠商產品有:順農(搬運車)、洽義發(耕耘機)、振裕(柴油引擎)、 正順(直播器、脫榖機)、三進(動力噴霧機)、豐源 (乾燥機、碾米機)、吉本(沉水抽 水機)、金正豐(碾米機)、錦明(噴霧器)、聯成(離心式抽水機)、磊鉅(有機肥翻堆機 )、慶耀(椰子纖維處理設備)。 本次展示會附帶實地示範表演,吸引眾多農民、農企業人士及產官學代表,包括菲中 部總統助理、菲農部部長、賴德省省長等,甚獲好評。開幕當天舉辦記者招待會,會 場懸掛中菲兩國國旗(如圖),會場反應熱烈。 相片由徐士賢先生(圖中穿西裝者)提供 美國農機加強海外出擊 在中國大陸設立合資企業 據美國商業週刊報導,近年來美國農機廠商加強拓展海外市場,如生產以農業機械及 建設機械為主之三大製造公司:Caterpillar公司、Case公司、Deere 公司在今後數年 間,向正強化基礎建設與農業近代化的東歐、東南亞及南美諸國增加輸出。 因前述地區各發展中國家隨著全球經濟的活躍,人民收入的增加而需確保糧食或榖物 的供給量,因而需擴增農業生產,農業及建設機械的重要性亦隨之提高了。如Case公 司以生產中、大型農業機械及輕、中型的建設機械為骨幹,目前外銷達總生產之35%, 將提升至50%之譜。 Deere公司亦注重海外市場,目前其外銷達總生產額之三分之一,去(1995)年輸出金額 即達10億美元以上,居全美輸出最多之35家公司名單內。該公司亦強化進擊中國大陸 市場,數年前已締結生產聯合收穫機的技術合作,去年為生產小型聯合收穫機而與大 陸企業簽訂設立合資企業的意願書。 大陸北京明(1997)年11月舉辦農機展覽會 大陸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展甚速,而由糧食輸出國轉為輸入國了。中共當局 為因應此局勢,於第九次五年計畫項下增加農業投資,圖提升農業生產力,而農業機 械化為必經之途徑。據報導目前大陸農業機械化進展亦甚速,如以1995年底之耕耘作 業、播種作業、收穫作業機械化程度分別為56.3%,20.25%及 11.27%之譜。此種農機 蓬勃發展由1994年下半年起動,至1995年其農機銷售量比前一年高出32% 之多,創歷 史新高了。尤其對米、麥之收穫機需求量大增,聯合收穫機幾乎有供不應求之勢。 因應上述情勢,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等五個團體,共同籌辦「1997中國國際農業機 械展覽會」將於明(1997)年11月11-14日假北京農業展覽館展出,主辦單位已開始向 國外徵求參加展出廠商,目前已有美、意、法、德、日等預計將有10多國廠商參展。 西班牙15家農機廠找代理商 西班牙農機製造工廠在國內尋找合作廠商,由於西班牙耕種地形與台灣類似,所生產 的各種農業機械對台灣農業應有助益。 西班牙農業工業公會來函表示西班牙與台灣的耕種地形類似,農業機械使用方式略同 。目前有15家大型製造廠來台尋求台灣農機廠或代理農機系列產品。 而其主要產品有:中耕機、鬆土機、除草機、耙草機、耕耘機、農業用自力裝卸貨物 的全拖車及半拖車、收割機、脫殼機、剪草機、飼料的打包機、割草機、農產品分類 及清潔分類機、農業或園藝用液體或粉末噴霧機及耕作機器、各種農業機械的零件及 配件、養雞場整廠設備等。西班牙商務辦事處電話(02)325-6234號。 (轉載自經濟日報85.10.29) 敬告海外本刊讀者 本刊「台灣農業機械」即將邁入第12個年頭,由於本中心之成立宗旨為「促進台灣農 業機械化之研究及發展」,本刊即以免費贈閱方式服務農機界。本刊以台灣讀者為主 ,海外人士為副,而讀者推介贈閱者日漸增多,尤其海外讀者包括大陸人士,增加本 中心經費之負擔不少。鑒於近年來印刷費用及郵資等高漲,本刊不擬無限制擴大讀者 群,但顧及海外讀者之愛顧,本刊自「第11卷第 3期」起刊錄在網際網路上,其網路 站址為:http://www.taiwan-agriculture.org。 敬請海外讀者大家告訴大家,請由網路上閱讀本刊,原有海外讀者如非屬交換刊物者 ,於近期內也將陸續中止贈閱,請見諒!(編者) 八十六年度『農機操作保養修護訓練』及『農業生產自動化訓練』 86年度『農機操作保養修護』及『農業生產自動化』訓練等計畫執行預定表如下,有 意參加者請逕洽台糖公司訓練中心(TEL:06-2683813,台南市東區生產路56 號)或農 林廳農產科 (TEL:049-332367,南投縣中興新村光華路8號)。 ┌─────┬──────────┬──┬──┬──┬──┬──────┬──────────────┐ │計 畫 │ │訓練│每班│訓練│人日│ │ │ │編 號 │ 訓 練 班 別 │班數│人數│日數│ 數 │開 班 日 期 │ 訓 練 對 象 │ ├─────┼──────────┼──┼──┼──┼──┼──────┼──────────────┤ │86AAM01 │曳引機修護訓練班 │ 1 │ 20 │ 6 │ 120│86.04.07-12 │代耕中心、農機修護人員 │ ├─────┼──────────┼──┼──┼──┼──┼──────┼──────────────┤ │86AAM04-01│農機電腦應用研習班 │ 1 │ 25 │ 6 │ 150│85.12.02-07 │育苗中心、乾燥中心農機研究 │ │ -02│ │ │ 25 │ 6 │ 150│86.03.10-15 │及農機推廣人員、教師五名 │ ├─────┼──────────┼──┼──┼──┼──┼──────┼──────────────┤ │86AAM05 │田間噴藥機械研習班 │ 1 │ 25 │ 3 │ 75│86.03.20-22 │產銷班 │ ├─────┼──────────┼──┼──┼──┼──┼──────┼──────────────┤ │86AAM10 │茶葉加工機械研習班 │ 1 │ 25 │ 3 │ 75│86.02.25-27 │產銷班 │ ├─────┼──────────┼──┼──┼──┼──┼──────┼──────────────┤ │86AAM03 │溫室環境控制研習班 │ 1 │ 20 │ 6 │ 120│86.01.06-11 │產銷班、廠商、教師五名 │ ├─────┼──────────┼──┼──┼──┼──┼──────┼──────────────┤ │86AAM07 │農機資訊應用研習班 │ 1 │ 25 │ 3 │ 75│86.03.17-19 │試驗及改良場、廠商、教師五名│ ├─────┼──────────┼──┼──┼──┼──┼──────┼──────────────┤ │86AAM11 │育苗場電腦營運 │ 1 │ 20 │ 4 │ 80│85.12.16-21 │育苗場、改良場人員 │ │ │管理班 │ │ │ │ │ │ │ ├─────┼──────────┼──┼──┼──┼──┼──────┼──────────────┤ │86AAM09-01│有機肥料施用技術 │ 1 │ 50 │ 3 │ 150│86.03.03-05 │產銷班、有機肥場 │ │ -02│研習班 │ 1 │ 25 │ 3 │ 75│86.03.06-08 │產銷班、有機肥場 │ ├─────┼──────────┼──┼──┼──┼──┼──────┼──────────────┤ │86AAM06 │新型農機推廣講習班 │ 1 │ 25 │ 5 │ 125│86.02.17-21 │縣市政府有關人員 │ ├─────┼──────────┼──┼──┼──┼──┼──────┼──────────────┤ │86AAM08 │蔬菜栽培機械化研習班│ 1 │ 20 │ 3 │ 60│85.12.09-11 │代耕中心、育苗場、產銷班 │ ├─────┼──────────┼──┼──┼──┼──┼──────┼──────────────┤ │86AAM12 │榖物乾燥與低溫倉儲 │ 1 │ 40 │ 4 │ 160│86.03.24-27 │農會、公糧委託倉庫有關人員 │ │ │研習班 │ │ │ │ │ │ │ └─────┴──────────┴──┴──┴──┴──┴──────┴──────────────┘ ┌─────┬───────────┬──┬──┬──┬──┬───────┬────────┐ │86AAM52 │蝴蠂蘭自動化栽培設施 │ 1 │ 25 │ 6 │ 150│86.01.13-18 │產銷班 │ │ │研習班 │ │ │ │ │ │ │ ├─────┼───────────┼──┼──┼──┼──┼───────┼────────┤ │86AAM50 │自動化育苗技術研習班 │ 1 │ 20 │ 6 │ 120│86.02.24-03.01│育苗場 │ ├─────┼───────────┼──┼──┼──┼──┼───────┼────────┤ │86AAM53 │觀賞植物自動化栽培設 │ 1 │ 20 │ 4 │ 80│86.05.12-15 │產銷班 │ │ │施研習班 │ │ │ │ │ │ │ ├─────┼───────────┼──┼──┼──┼──┼───────┼────────┤ │86AAM56 │自動化園藝設施生產管理│ 1 │ 25 │ 4 │ 100│86.05.19-22 │產銷班 │ │ │研習班 │ │ │ │ │ │ │ ├─────┼───────────┼──┼──┼──┼──┼───────┼────────┤ │86AAM55 │施藥與灌溉自動化管理 │ 1 │ 20 │ 4 │ 80│86.05.26-29 │產銷班 │ │ │作業研習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