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卷第 5 期》
Volume 11, Number 5
ISSN 1018-1660
中華民國85年10月1日出版
Octorber, 1996
目 錄 CONTENTS
 1. 從日本農機工業近況談起      
Current Status of Agri-Machinery Industry in Japan
 彭 添 松 
T. S. Peng
 2. 小檔案-農機相關國際性學術團體      
Small File: Agri-Machinery Relate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Organizations
 本中心 
TAMRDC
 3. 敬告本刊海外讀者       
Editor's Message to Foreign Readers
 本中心 
TAMRDC
 4. 讀者來鴻       
Letter from Reader
 本中心 
TAMRDC
 簡訊 4 則       
News
 本中心 
TAMRDC

從日本農機工業近況談起
.本中心主任  彭添松.
    日本農機工業已呈穩定狀態,其歷年發展經驗可作為我國業界未來發展的殷鑑,
詩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為錯」。由日本農機工業近況宏觀國際市場,並檢視國
內業界,大家來籌劃未來發展的途徑,孫子謀攻:「知彼知已,百戰不殆」。企盼
彙整國內農機企業家之智慧與農機人的知識共同為台灣農機業的前程打拚。(編者)


                                   日本農業近貌

近年來日本經濟仍呈衰退狀態,1992 年農業總生產值為 7 兆 3,000億日圓,佔 GNP
之1.6%。農產品輸入值則成長中,1993 年農產品輸入值達304億美元,日本在已開發
國家中已成為最大食品進口國家。進口農產品包括飼料、大豆、小麥等,日本穀物自
給率已降至 30% 以下,為已開發國家中最低者。反面,其農產品出口值則僅為 15億
美元。

    1993 年從事農業人口降至 338 萬人,佔總就業人口之 5.2%。農戶數減少甚速,
1994年為 364 萬戶,其中 278 萬戶為兼業農戶。可耕面積為 512 萬公頃(1993),
平均每戶僅擁有 1.4 公頃左右。1993 年每農戶(兼業農)收入為 883 萬日圓,其中
純農業收入僅為 164 萬日圓。

    日本自從 1970 年代起,由於人們飲食習慣的顯著改變,其稻米、柑桔、牛奶、
雞蛋等已呈供過於求的狀態。食品工業則甚發達。當今日本農業已面臨需大幅降低農
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業生產以滿足人民之需求的課題。


                                  農業機械化概況

日本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目前其機械化已完成。1970 年代每公頃稻作時數需 1,178小
時,而目前已降至 376 小時。近年來稻作機械已朝大型化發展,以求更高效率而降低
稻作所需時間與成本。1995 年農林水產省內組成一個委員會,以研究如何降低農業生
產成本,自然包括降低使用農機成本在內。

    稻作以外之機械化,如旱作及畜牧業方面則進展較慢,但自 1993年起日本政府開
始大力投入研發高科技之機械,以提升農作效率並減輕農民負擔。1994 年時已研發成
功大型汎用聯合收穫機,自動化蔬果嫁接機(Grafting Robot)等。

    日本農村現有機械已相當普遍,至 1994 年 1 月止曳引機已達 200多萬台,耕耘
機則略減至 160 多萬台,插秧機為 180多萬台,聯合收穫機為 110多萬台。農家歷年
主要農機數量消長如表一所示。

       表一、農家歷年現有主要農機數量                            單位:千台
──────────────────────────────────
 年  耕耘機  曳引機  插秧機  動  力  動  力  捆  束  聯  合  稻  穀
                             噴霧機  噴粉機  收割機  收穫機  乾燥機
──────────────────────────────────
1985  2,579   1,854   1,993   2,151     -     1,518   1,109   1,473
1986  2,554   1,834   2,098     -       -       -     1,150     - 
  87  2,682   1,904   2,179     -       -     1,275   1,201   1,378
  88  2,674   1,985   2,199   1,408   1,674     -     1,244     -  
  89  2,654   2,049   2,205     -       -       -     1,258     -  
1990  2,185   2,142   1,983   1,871   1,298   1,215   1,282
  91  1,765   1,966   1,904     -       -       -     1,169     -  
  92  1,786   2,003   1,881     -       -       -     1,158     -  
  93  1,743   2,041   1,866     -       -       -     1,158     -  
  94  1,669   2,060   1,835     -       -       -     1,149     -  
──────────────────────────────────
資料來源:日本農林水產省

    1994 年日本國內主要農機出廠數量為:曳引機共達約 89,000 台 (其中 20 PS 以
下者佔 30,000 台,20-30PS 者39,000台,30-50PS 者 13,000 台,50PS 以上者6,600
台;又約 70% 即 60,000 多台之曳引機裝備安全架或駕駛室。);耕耘機為172,000多
台,插秧機為 82,000 多台,聯合收穫機為 60,000 多台 (其中汎用型 255 台),乾燥
機為 57,000 多台。歷年主要農機出廠數量消長如表二所示。

          表二、歷年主要農機出廠數量(國內)                        單位:台
─────────────────────────────────────
 年   耕耘機    曳引機   插秧機   動  力   動  力  捆  束  聯  合  稻  穀
                                  噴霧機   噴粉機  收割機  收穫機  乾燥機
─────────────────────────────────────
1985  195,589  103,859  126,967  128,353  136,970  49,908  95,676  78,304
  86  184,005  109,101  122,441  132,447  133,479  51,234  88,997  74,636
  87  184,885   90,940  101,942  140,635  123,674  44,746  79,278  66,662
  88  213,941   90,261   84,531  144,705  108,958  39,950  66,618  59,666
  89  214,806   89,676   88,444  168,232  110,969  36,789  65,046  58,614
1990  205,944   95,691   89,139  183,820  107,227  37,117  65,247  51,954
  91  197,919   88,860   83,351  173,482  105,549  36,269  59,485  52,347
  92  199,141   88,754   80,105  184,016  105,028  20,888  60,941  52,275
  93  169,946   82,472   79,798  194,902  100,251  22,622  57,102  51,055
  94  172,471   88,501   82,210  162,422   98,266  22,589  60,741  57,070
─────────────────────────────────────
資料來源:日本農林水產省

    一般而言,絕大部份農機出廠數量因各種農機趨向大型化而呈現減少之趨勢。近年
來另一趨勢為二手農機之交易甚活躍。例如二手曳引機銷售額幾乎達全新者之 40%,耕
耘機為 21%,插秧機為 30%,聯合收穫機達 33% 之譜。



                                   農機工業動態

日本農機以稻作機械為主,於 1970 年代成長甚速,而 1977 年年產值曾高達 6,590億
日圓之鉅。不過由於減反 (稻田轉作) 等政策,使農民購買農機之意願降低,至1978年
時驟降至 5,367 億日圓。其後至 1980 年代,大致上每年維持 5,000 多億日圓之譜,
除了 1980 年藉拓展外銷市場之助,曾達 6,237 億圓,1984-6 年也分別高達 6,382、
6,678 及 6,743 億日圓之高峰為例外。1987 年又驟減至 5,000億日圓,迄至 1991 年
始緩緩又回升至 6,000億日圓。雖然 1993 年逢天候失調而農作物遭嚴重凍害,惟這幾
年仍維持 6,000 億日圓上下之水準。

    日本自去 (1995) 年 7 月起實施製造物責任法或稱安全條款 (PL 法,請參閱本刊
11 卷 4 期) 以來,製造廠商被迫提升農機之安全性能外,更忙於「使用說明書」之強
化內容,「注意事項」標籤之標示法以及召集經銷商舉行研討 PL 法等措施來因應安全
條款。

    總之,日本農機工業仍以稻作機械 (包括曳引機、耕耘機) 為主力產品,旱作包括
蔬菜與果樹用等農機則需求較小。



                                農機生產及市場概況

1994 年,日本農機總產值為 6,063 億日圓,比 1993 年略增,主要由於稻穀乾燥機與
碾米機之顯著成長。主要農機生產如下:曳引機為 156,039 台,比前一年略增 0.6%;
耕耘機為 212,539 台,比前一年減少 8.3%;聯合收穫機為61,242 台,減少 0.9%;插
秧機為 85,837 台,增加 1.0%;稻穀乾燥機為62,044 台,增加 10.6%;礱穀機為 
42,115台,增加 1.1%;精米機為 53,514 台,增加 13.3%;捆束收割機為 21,033台,
減少 22.9%;動力脫穀機為 11,422 台,減少 2.1%;草叢清除機為 1,554,478台,減
少 2.1%。(詳如表三)。

                              表三、歷年農機產量產值

單位:數量,百萬日圓

─────────────────────────────────────────────────────────────
      農機總產值      曳 引 機        耕 耘 機       插 秧 機      動力噴霧機       動力噴粉機     微粒噴霧機 
 年  ──────  ───────   ──────   ──────   ──────     ──────   ─────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
1988  - 549,854  172,761 209,278  276,684 37,644  81,022 43,554  181,805  9,851  161,763 5,999  8,696  9,958
1989  - 553,368  157,544 197,947  275,629 38,735  87,615 46,337  184,098 10,015  156,802 5,845  9,901  9,400
1990  - 585,561  115,939 198,557  269,027 38,248  91,141 52,462  220,528 12,339  149,789 5,575  9,565  9,514
1991  - 615,131  148,437 203,260  270,714 40,102  87,019 54,265  198,887 10,607  163,306 6,155  9,318 12,766
1992  - 575,986  145,948 195,189  245,675 35,917  80,540 50,760  181,475  7,826  162,040 6,548  9,923 14,884
1993  - 588,627  146,115 186,983  225,564 33,738  84,980 58,344  165,909  6,899  134,901 5,985  8,559 12,155
1994  - 606,279  156,039 198,278  212,539 30,921  85,837 66,726  141,556  6,569  123,268 5,670  6,260  8,261
(1995)- 629,700  163,200 214,000  207,600 27,200  90,300 70,700  150,100  6,900  132,100 6,400  6,900 11,100
─────────────────────────────────────────────────────────────
       割 稻 機        草叢清除機       動力脫穀機    聯合收穫機       礱 穀 機       乾 燥 機      精 米 機
  年   ──────   ────────   ──────  ──────   ──────    ─────    ──────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產量  產值
────────────────────────────────────────────────────────
1988   41,204  9,313  1,546,010 26,160  24,811 8,900  64,412 117,132  49,866 13,137  58,097 37,649  58,982 2,932
1989   37,291  8,841  1,689,181 28,510  23,835 9,005  64,789 127,309  47,478 13,900  55,537 35,244  51,298 3,223
1990   42,502 11,110  1,601,652 25,798  22,634 9,118  68,993 138,396  60,004 18,332  59,269 39,990  58,500 4,871
1991   37,782  9,542  1,657,897 27,117  20,337 7,898  72,913 152,827  60,690 19,124  57,747 43,250  57,625 5,243
1992   30,511  7,753  1,890,427 28,994  12,656 4,848  65,673 143,335  50,208 15,292  51,821 38,236  45,182 4,274
1993   27,286  7,173  1,588,837 27,399  11,663 4,562  65,192 149,867  41,664 14,129  56,079 44,224  40,368 3,844
1994   21,033  5,379  1,554,478 28,726  11,422 4,439  61,242 148,537  42,115 14,680  62,044 49,846  53,514 5,493
(1995) 25,000  6,500  1,537,000 28,300  11,700 4,400  63,600 155,500  50,100 18,700  65,400 54,300  56,700 6,800
────────────────────────────────────────────────────────
資料來源:日本通產省,1995年為推估值。



                        表四、農機經銷商及經銷值        單位:百萬日圓
───────────────────────────────────
年、月  經銷家數  從業人員  年經銷金額    存 貨    廠地面積 年經銷金額
           (1)                  (2)                    ㎡      (2)/(1)  
───────────────────────────────────
1979.6     9,257    48,548   1,007,298   159,772    898,854     108.8
1982.6    10,084    49,081   1,018,983   164,269  1,005,546     101.0
1985.6     9,142    43,921     946,507   144,837    985,453     103.5
1988.6     9,444    45,952   1,015,304   159,798    923,726     107.5
1991.6     9,480    45,705   1,158,924   170,104    984,700     122.2
───────────────────────────────────
資料來源:日本通產省

    日本農機經銷管道大致上可分為兩大系統,一為一般企業之經銷商,另一為農民
組織 (農協)。1994 年經銷商約有 8,800 家,雇用 43,000 人,當年總經銷金額達1
兆 1,300萬日圓,歷年經銷商之經銷金額如表四所示。又據日本農林水產省之調查統
計,農協於 1993 年農機總經銷金額每年均達 3,880 多億日圓,如表五所示。

                表五、農協經銷農機情況                單位:百萬日圓
──────────────────────────────────
  年度     調查農        購機金額        透過附屬單         總經銷 
           協家數                        位購機金額         金  額 
──────────────────────────────────
  1988      3,976         337,970          259,915         379,709
  1989      3,717         308,833          237,383         340,989
  1990      3,591         349,521          268,763         375,660
  1991      3,466         343,138          261,107         381,326
  1992      3,204         354,728          268,393         388,031
  1993      2,905         353,340          267,609         388,337
──────────────────────────────────
資料來源:日本農協


                                  農機進出口趨勢

1994 年農機出口值達 1,201 億日圓,約佔總生產值之 20% 弱,比前一年減少3.6%。
依出口地區而分,北美之 606 億日圓為最多,增加幅度達 24%;亞洲各國為 252億日
圓次之;再次為歐洲之 235 億日圓。輸出到美國以曳引機62,200 台,值 452 億日圓
為大宗,佔輸美總額 570億日圓之 80% 左右。

    出口農機以機種別而言,以曳引機 89,023台 (1994) 為最大宗,幾乎佔當年總生
產量 156,039 台之 57% 之鉅。其輸出金額高達 625 億日圓。如由馬力別觀之,小型
30PS 以下者,65,089 台為最多;30-50PS 級者,20,560 台次之; 50PS 以上者,僅
3,374 台。曳引機以外,以草叢清除機出口值達 208億日圓, 916,508 台為次多。

    其他出口農機依次為耕耘機48,097台,剪草機 (草坪) 67,781 台,割草機64,864
台,鏈鋸 148,816台等。(如表六)


                        表六、1994年農機出口情形   單位:FOB百萬日圓
──────────────────────────────────
         年    數量     出口金額     百分比      主要出口國
──────────────────────────────────
        1985             190,305
          86             150,792
          87             135,792
          88             130,492      
          89             131,042    
        1990             132,757   
          91             129,943   
          92             143,891  
          93             124,505  
          94             120,079       100.0      美、韓、法、台
──────────────────────────────────
耕耘機         48,097      3,438         2.9      法、美、德
曳引機         89,023     62,514        52.1      美
播種、插秧機    6,087      2,563         2.1      台、韓、德
動力噴霧機     25,937        924         0.8      台、馬來西亞、墨、韓
動力噴粉機     12,586        350         0.3      台、韓、馬來西亞
剪草機(草坪)   67,781      4,901         4.1      美、法、韓、德
草叢砍除機    916,508     20,824        17.3      美、法、韓、德
割草機         64,864      2,549         2.1      美、韓、新加坡
聯合收穫機      1,649      3,482         2.9      台、埃及、韓、秘魯
鏈鋸          148,816      2,774         2.3      美、法、意
其他            -        15,760        13.1
──────────────────────────────────
資料來源:日本大藏省

    1994 年農機進口值為 278 億日圓,比前一年增加 8.6%。主要進口農機依序為曳
引機 4,544台 (其中 70PS 以上者佔3,641 台),其中 47% 即 2,118 台由英國進口,
鏈鋸 80,766 台,其餘進口農機如表七所示。

             表七、1994年農機進口情形             單位:CIF 百萬日圓
──────────────────────────────────
         年     數量      出口金額     百分比       主要進口國
──────────────────────────────────
        1985               15,303
          86               17,425
          87               20,948
          88               23,095
          89               27,245
        1990               33,205
          91               26,598
          92               25,778
          93               25,578
          94               27,779       100.0         英、德、法
──────────────────────────────────
曳引機          4, 544     13,443       48. 4         英、法、德
噴霧機       1,952,740      1,000        3. 6         美、台、以色列
剪草機 (草坪)  29, 934      1,959        7. 1         美、瑞典、德
割草機          2, 701        899        3. 2         法、荷蘭、丹麥
乾草機械        1, 772        897        3. 2         法、德、美
牧草打包機         735      1,004        3. 6         美、荷蘭、德
聯合收穫機          83      1,102        4. 0         比利時、澳、德
鏈鋸           80, 766      1,913        6. 9         德、瑞典
其他              -        5,562        20.0
──────────────────────────────────
資料來源:同表六

    由表六、七顯示,主要進出口國大都為歐美先進各國以及東亞新興工業國。尤其台
灣為日本重要農機出口國之一,出口到台灣之主要農機,包括曳引機、插秧機、噴霧
(粉) 機、聯合收穫機等。


                           由日本農機工業宏觀我國內業界

                                他山之石  可以為錯

由日本歷年現有主要農機之消長觀之,除耕耘機呈顯著減少趨勢外,其他大致上維持不
變或變化不大;另一方面,歷年各主要農機出廠數量大都凸顯減少現象,惟其年產值則
變化不大;此以顯示日本主要農機尤其稻作機械趨向大型化,且早已呈現飽和狀態。

    二十多年來,日本農機總產值,大致上維持 6,000億日圓上下,亦顯示其市場趨飽
和的旁證,目前日本農機業界除開發稻作機械以外之新產品,只有依賴大型化稻作機械
以吸引農民更新其持有機械了。另外,拓展國外市場亦為日本農機業界尋求成長之另一
途徑。不過,十多年來,由其出口金額視之,始終佔總生產值之20% 左右,非但未見顯
著成長,甚至稍見萎縮。其原因或許由於日圓升值,或許導因於各國農業不景氣,同時
也說明農機易受區域性限制而往往增加出口之困難了。

    由日本農機工業之發展趨勢,宏觀我國內業界的處境又如何呢?首先由國產農機總
產值而言,近年來約為 20-30 億元之間,為日本 6,000 億日圓 (折合新台幣約 1,500
億元) 之 50-75分之一,如拿台灣與日本之人口、土地、國民總生產毛額甚至農業總產
值相比,大約為 6-10 分之一,顯然台灣農機工業之規模與日本同業相比遜色許多。

    如前述日本農機以包括曳引機為主體之稻作機械為大宗,出口亦以曳引機為主力;
而台灣農機則幾乎相反,稻作機械除乾燥機與噴霧機 (非專屬稻作)及極少量之插秧機、
耕耘機以外幾乎全軍覆沒;民國 70 年代曾經輝煌一時的稻作機械均付諸東流。當年頗
具規模的農機公司,如非改行則改變成農機進口為主要業務了。如當年年產量曾達萬台
之耕耘機,如今大都被曳引機取代,而年產僅剩數百了。曾經年產數千台之插秧機,如
今亦僅年產數百之譜,而千辛萬苦建立之聯合收穫機工業則因未能呼應農民需大型化之
要求而完全被淘汰出局。

    日本農機工業發展的歷程,可作為我國業界的借鏡,詩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為
錯」。


                              建立出口導向之農機工業

上述國內稻作農機工業之衰退甚至消失,主要由於國內市場太小,業界未能也不敢大量
投資於開發大型機械所致。即使如日本有我國市場 6-10 倍大之規模,而面臨開發大型
農機 (如汎用型聯合收穫機) 時,也不得不集合各大廠共同開發。另一方面,未能開發
新產品以拓展外銷市場,而獲得量產以求降低生產成本,來補救狹小的國內市場亦為因
素之一。

    不可諱言,現代工業產品之成本,價格主要受制於產量之多寡,如欲提高產量不能
依賴國內狹小的市場,而必須尋求國際市場了。當然世人均有此種認知乃導致外銷之競
爭,外銷戰的辛苦不難想像了。

    因此,如何切入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而獲得一席之地,業界必須具備宏觀的視野,
發揮本身的特長,思而後動,群策群力,集中火力或可收預期的報酬。如日本早年工業
基礎薄弱,尚非歐美之敵手,不宜正面競爭,但其工資較廉,乃發展小型化,如小型柴
油引擎、小型曳引機等,甚至所有稻作機械均由小型機出發,而基礎穩固後,逐漸往中
、大型機發展。另外,小型汽油引擎亦為日本農機工業主力產品之一,以小型汽油引擎
為主要動力之農機,如噴霧 (粉) 機,剪 (割) 草機、草叢砍除機 (出口值僅次於曳引
機)、鏈鋸等,均為目前出口之主要農機。

    選擇出口導向的農機機種以外,慎選出口對象國亦為重要考量項目之一。我們經常
聽到農機外銷地區時,首先提到東南亞各國,然後中、南美或非洲等開發中國家為首要
對象。或許,業界以為開發中國家需求農機品質較低為主要著眼點,但相對地其購買力
較弱,要求降低價格則必須付出的代價。由日本農機外銷經驗觀之,其主要對象國為美
、歐各國然後才輪到東亞三小龍 (台、韓、新加坡),而其他東南亞、中南美及非洲各
國榜上僅能歸納入其他地區了。


                                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

近年來,國內業界不少有識之士,已認知打開農機外銷市場之重要性而漸有收獲。為擴
大效果我們必須檢討本身的特點或競爭優、劣勢,同時也要透視國際市場的動態。業界
多次組團赴國外參觀或舉辦農機展等,均屬積極性有效對策。所謂孫子謀攻:「知彼知
己,百戰不殆」。首先我們分析現階段我們有何優勢可恃? 多年來,國內中、小企業的
穩定成長,機械製造技術的普遍提升,使國內工業成網狀發展,頗富機動性與高效率為
支撐我國農機業界的一大優勢。

    近年國內關鍵零組件自主性不斷提升,技術與品質日益精進。例如日本為全球機械
設備供應重鎮,但據報導去 (1995) 年世界 10 大機械設備輸日本之國家,依序為美國
、新加坡、台灣、德國、泰國、英國,南韓、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義大利等,我國已
躍上第 3 位了。我國機械業產品輸往日本金額由 1993 年的 773 億日圓,至去年已提
升為 2,658 億日圓,呈現大幅成長之勢,1993 年時我國為日本進口國的第 6位,去年
已上升成為第三大國家。

    由拓展外銷以發展農機工業的立場觀之,業界目前幾乎不必另謀製造設備之擴充與
技術之提升,而只要能整合網狀關係,善用各專業製造設備與技術,建立有效的中心與
衛星專業工廠之關係即可。易言之,農機工廠首要宏觀國際市場 (非僅國內市場) 慎選
製造產品種類並評估衛星 (專業) 工廠的能力與配合層次,然後自行安排裝配廠並做好
生產與品質管制就可努力拓展市場了。這種小型企業呈網狀而具高水準製造技術的條件
,就是我國目前機械業的優勢。

但不可諱言,因小型企業而規模小、人才與資金又少卻勇於單打獨鬥甚至惡性競爭為需
克服的一大缺點。


                                出口導向之農機種類

由前表七顯示,台灣為除了歐美各先進國以外,唯一出口農機到日本的開發中國家。雖
由表七列出僅為噴霧機一項,事實上尚有其他各種農機在內,而出口農機到日本的開發
中國家也不只我國而已。只是金額均不大,只能列入其他項內罷了。

   由前述,宏觀國際市場並運用我國的優勢,慎選那一類農機先切入市場以收事半功
倍之效呢?如日本發展小型化農機,避免與先進各國正面較勁的方式,我們也無妨找出
容易的著力點開始。例如噴霧(粉)機為目前我國外銷農機主力之一,國際市場上需求亦
龐大,此種農機最適合利用國內網狀企業的特性量產。由於先進各國農機大廠甚少涉及
噴霧機之生產,大都由中、小企業包辦,近年因其成本之不斷提高,逐漸將生產外移至
他國甚至萎縮乃至結束生產,實為我國業界擴大外銷市場的最適時機。國內噴霧機工廠
林立,可惜均屬小規模企業而充分發揮了單打獨鬥與惡性競爭的小企業的缺點,影響向
國際市場進軍的能力,尚未成大格局。如能摒棄缺點,共同開發相同機型,以共同的衛
星零件製造工廠,以量產的手段降低成本,而各噴霧機工廠專注於裝配與銷售,應大有
可為。

    如噴霧機工廠能運用國內網狀企業的優點而獲得成功,則未來似可擴及其他類似小
型機,如草叢砍除機、剪草機、割草機、鏈鋸等。

    以上列舉小型農機均屬國際市場上產量、產值龐大而競爭激烈的機種,但由日本進
出口農機之經驗,我們也應勇於學習製造高品質之農機,以開發先進各國之市場為對象
,而不必拘泥於落後國家為主市場的策略。

    除上述小型機以外,國際市場上最重要的農機首推曳引機。曳引機之產量、產值龐
大,而不論大、中、小型者幾乎全由歐美日大規模企業壟斷,我們似不易分一杯羹,目
前只有望洋(大市場)興嘆;但如業界有興趣或餘力,不妨可考量發展簡易廉價型的曳
引機,以開發中國家為對象市場。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將由畜力、耕耘機為「走的農業」
,走累了必將嚮往曳引機為「座的農業」邁進。如一時無能力購買昂貴的傳統曳引機而
市面上提供較廉價的簡易型曳引機,應有相當媚力了。

    上述以國際普遍通行之農機為對象分析並試找出我們切入的著力點,但我們也可開
發比較冷門但仍然具相當規模潛力的機種或機型。例如日本與我國目前採用的循環式稻
穀乾燥機,為兩國分別先後開發成功而推廣的機種。日本以量產小型機為主,而大型機
則因量少不符經濟生產,但,我國卻開發了大型機供應兩國市場。目前除外銷至日本外
,也外銷到東南亞各國。未來應可擴展此種大型機至全世界而暫無對手,希望早日見到
業者奮力一搏。

    上述所列農機以外,我們不能忽視農用動力機,如柴油引擎及汽油引擎。小型柴油
引擎在日本發展後,我國也有不少廠家產銷多年,外銷也不少。近年來,受到大陸類似
價廉產品的競爭,在東南亞市場備受壓力。國內廠家如欲擴大市場似應採前述噴霧機工
廠合作的模式以打開困局。

    小型汽油引擎在國內幾乎專賴進口,過去曾有嘗試少量產銷者,惜無疾而終。小型
汽油引擎為小型農機的心臟,國內業界如欲發展小型農機,必須全力以赴開發其心臟部
分始能盡全功。小型汽油引擎以日本為主要產銷國,近年來由於日幣升值而其價格節節
上揚,為國內業者進入市場的最佳時機。例如迷你型(30CC左右)的汽油引擎在國際市
場上需求龐大,國內業界只要肯全力投入,產銷問題似應迎刃可解。另一方面,亦可考
慮開發適合於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推廣的機型,例如開發 10 馬力級,其汽缸體可搪缸
者,將來利用當地廉價技術工可延長使用引擎時間的優點而獲取當地農民的喜愛。

    此外尚有國內發展具有特色的農機,如農地搬運車應可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因其鄉村
道路情況不佳而應有發展的空間,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花生聯合收穫機」在國內推
廣一段時間證明性能良好,亦為向國際推介的優良產品之一。此外,配合國產柴、汽油
引擎之中耕管理機以及其他各種適於外銷之農機有待學者專家及業界共同考量了。


                                 智慧與知識的結合

國內農機工業自萌芽茁壯至今已歷經半世紀,其間為國內農業機械化貢獻良多,惟無可
諱言,農機工業本身的發展尚難令人滿意。如與鄰近之日本相比無法望其項背,即使與
較晚起步之南韓相比亦相差甚遠。究其原因,一方面國內市場狹小為主因,而另一方面
則業界未致力於打開外銷市場的緣故。誠然,打開外銷市場絕非三言兩語可及,需付出
很大心力與財力。部分國內業者在好景氣時期收穫甚豐,可惜大都轉投資於房地產或其
他行業而未全力投入本業。另一方面,國內業界均係中小企業為主體,資金、人才薄弱
且相互間不但未能合作而且惡性競爭,抄襲仿造致使視投入研發為畏途,焉能大展宏圖?

    很遺憾地說,國內有許多農機商家,而缺少具有宏觀胸懷的企業家。一般商家只顧
眼前利潤,而企業家則會考慮長遠且全盤的利益。由於只顧眼前事物,自然不可能作較
大的投資,因而亦不可能吸收人才為本業服務,如此因循,惡性循環,每況愈下。試想
每年國內大專職校訓練多少農機專才?而正在農機企業界貢獻心力者又有幾人?其百分
比多少呢?試想大專醫學院畢業生如無多少人從事醫事,醫學院還有存在的價值嗎?同
樣地,農機界(包括產官學研)容納不了幾個農機科系畢業生,農機科系的存在是否令
人懷疑了?當然我們無法怪罪學校,更不能怪學生,也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企業界!但
此種難解的習題也只有待農機界共同解答了。

    我們企盼國內出現許多具有世界觀智慧的農機企業家,吸收更多具備專精農機知識
的年輕學子共同迎接我國邁向 21 世紀的農機業打拼。

(參考資料:日本 AMA 季刊、農業機械年鑑)




                                      小檔案
                                  農機相關國際性
                                     學術團體

世界各主要國家大致上都有農業機械或農業工程相關人員組織之專業學術團體,如我們
有中華農業機械學會及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大陸則有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及中國農業工程
學會;日本、美國也有他們的農業機械(或農業工程)學會,如日本為 Japa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Machinery (JSAM),美國則為 American Society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ASAE)。當然農業工程師還可參加許多其他相關之專業學會,
不勝枚舉。

    國際性或地域性組成的主要農業機械或農業工程學術團體或組織列舉如下:

1. CIGR(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Agri-  cultural Engineering)

    暫譯「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為全球性的組織有 50 多國的農業工程學者專家參
加,每年 8、9月間召開大會,今年舉行第 14屆大會了。每年大會約有 700多人參加,
未來我們應多爭取參與機會。

2. CLUB OF BOLOGNA 

    暫譯「布羅哥納俱樂部」,為意太利米蘭大學 (Uniuersity of Milano) 農機教授
所倡導而於 1989 年成立之農業機械專家學者參加之國際性組織,有 30 多國家派員於
每年 11 月上旬,假意大利布羅哥納市 (Bologna) 舉行大會。今年 11 月將舉行第 7 
屆大會,每屆大會約有 60 位學者專家參加,而每屆大會均提出一主題,由與會專家撰
文並討論後提供其結論給各國參考。
去年(1995)討論主題為「世界各地區合適的農業機械化」。本俱樂部每年選定 11 月
中上旬於布羅哥納市召開大會,主要可配合 EIMA-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xhibit-ion (國際農機展)也在當地同時間舉行之便。

    我們應積極爭取參加此俱樂部,亦可提供在台灣發展農業機械化成功的經驗給開發
中各國參考;同時趁與會之便,參觀國際農機展以吸取各國先進技術。

3. AAAE(Asian Association for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暫譯「亞洲農業工程協會」,於 1990 年 12 月間,趁在泰國首都曼谷亞洲理工學
院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召開亞洲地區農業工程國際會議時正式成立。
主要由亞洲各國派代表參與外,該協會理事尚包括美國代表及 CIGR 之主席在內。參加
該協會會員每年需繳年費 US$20。本中心亦為該協會創始會員之一,作為亞洲的一份子
,我們是否也要踴躍參與呢?

(資料來源:日本 AMA 季刊,機械化農業)



                               敬告海外本刊讀者

本刊「台灣農業機械」即將邁入第12個年頭,由於本中心之成立宗旨為「促進台灣農業
機械化之研究及發展」,本刊即以免費贈閱方式服務農機界。本刊以台灣讀者為主,海
外人士為副,而讀者推介贈閱者日漸增多,尤其海外讀者包括大陸人士,增加本中心經
費之負擔不少。鑒於近年來印刷費用及郵資等高漲,本刊不擬無限制擴大讀者群,但顧
及海外讀者之愛顧,本刊自「第11卷第 3期」起刊錄在網際網路上,其網路站址為:
http://www.taiwan-agriculture.org。

    敬請海外讀者大家告訴大家,請由網路上閱讀本刊,原有海外讀者如非屬交換刊物
者,於近期內也將陸續中止贈閱,請見諒!(編者)



                                    讀者來鴻
                                消費者保護法與農機

編輯先生:您好!

    我是一家小農機廠負責人,頃閱讀貴刊「第 11 卷第 4期」介紹「農機安全問題與
 PL 法」一文,深感惶恐,也感到責任重大。雖然我國目前尚未實施 PL 法,但也有民
法、刑法以及消費者保護法來處理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之糾紛,或保護消費者的安全問題
。我們對民法、刑法雖不深入瞭解,不過總有些粗淺概念,惟對「消費者保護法」則完
全一張白紙。貴刊「農機安全問題與 PL 法」一文,可能受到消基會召開「農用機具安
全問題」座談會,該會出面維護消費者權益有感而撰文者?可否請簡單明瞭解說一下消
費者保護法內容,尤其對業界比較有影響的部分。謝謝。

讀者  邱亦中  敬上   85/8/18

邱先生:

    來函收悉。上期本刊曾介紹日本施行 PL法之經緯,PL法即製造物責任法,其真正用
意在求保護消費者使用製造物時之安全,故一般稱為「安全條款」。我國雖尚未施行 PL
法,但已有「消費者保護法」之實施。

    我國於 83 年元月 11 日立法院通過「消費者保護法」,全法分七章共 64 項條文,
即:

第一章總則 (1-6 條),第二章消費者權益 (7-26 條),第三章消費者保護團體(27-32條)
,第四章行政監督 (33-42條),第五章消費爭議之處理 (43-55 條),第六章罰則 (56-62
條),第七章附則 (63-64條)。由附則規定,本法施行細則,由行政院訂定。

    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於 83 年 11 月 2 日由行政院發佈,本細則分七章共 43項條
文,各章標題與母法相同。如台端欲對全文深入瞭解,請逕查全文,如需本刊提供全文請
來函索取。

    該法對業界比較有關係之條文為第二章消費者權益,如本法第七條:

第七條:從事設計、生產、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之企業經營者應確保其提供之商品或服務
        ,無安全或衛生上之危險。

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
緊急處理危險之方法。

企業經營者違反前二項規定,致生損害於消費者或第三人時,應負連帶賠償責任。但企業
經營者能證明其無過失者,法院得減輕其賠償責任。

又如施行細則第五條:

第五條:商品於其流通進入市場,或服務於其提供時,未具通常可合理期待之安全者,為
        本法第七條第一項所稱安全或衛生上之危險。但商品或服務已符合當時科技或專
        業水準者,不在此限。

前項所稱未具通常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者,應就下列情事認定之:

一、商品或服務之標示說明。
二、商品或服務可期待之合理使用或接受。
三、商品或服務流通進入市場或提供之時期。

商品或服務不得僅因其後有較佳之商品或服務,而被視為有安全或衛生上之危險。

如萬一不幸發生消費爭議時,需找調節委員會或專業律師出面處理了。(編者)


                    《消費爭議處理程序表》
                      ┌───────┐                      
                      │消    費    者│                    
                      │發生消費爭議時│                    
                      └───┬───┘                    
     提起                     │                                         
     消費訴訟(一)             │                                         
    ┌────────────┴─────────────┐           
    │                                                    │申訴(一)   
    ↓                                                    ↓          
   ┌─┐                                             ┌───┐       
   │  │                                             │消消企│       
   │  │                                             │費費業│       
   │  │                                             │者者經│       
   │  │                                             │服保  │       
   │法│                                             │務護營│       
   │  │                                             │中團  │       
   │  │                                             │心體者│       
   │  │                                             └─┬─┘       
   │  │                                                 │           
   │  │        提起                             ┌───┴───┐   
   │  │        消費訴訟(二)                     │ 未 獲  妥 適 │   
   │  │ ←───────────────────┤              │   
   │  │                                         │ 處   理   時 │ 
   │  │         ┌────────┐            └─┬─┬───┘   
   │  │         │ 直轄市或 縣(市)│    申訴(二)    │  │           
   │  │         │                │←───────┘  │申         
   │  │         │  消費者 保護官 │                    │請         
   │  │         └────┬───┘                    │調         
   │  │                   │                            │解         
   │  │           ┌───┴───┐                    │           
   │  │   提起    │ 未 獲  妥 適 │                    │           
   │  │ ←────┤              │                    │           
   │  │   消費    │ 處   理   時 │                    ↓           
   │院│   訴訟(三)└───┬───┘          ┌────────┐   
   │  │                 申│                  │直轄市或縣 (市) │   
   │  │                 請└────────→│消  費  爭  議  │   
   │  │                     調解              │調 解 委 員 會  │   
   │  │                                       └────┬───┘   
   │  │                                                 │           
   │  │                                         ┌───┴───┐   
   │  │       提起消費訴訟(四)                  │ 調        解 │   
   │  │ ←───────────────────┤              │   
   │  │                                         │ 未 成  立 時 │   
   └─┘                                         └───────┘   



                                       簡訊
                                     ISAMA 97
                                      TAIPEI

中華農業機械學會訂於明(1997)年 11 月 17∼21 日,假台大首次舉辦國際性「農業機
械化與自動化」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簡稱ISAMA 97),該會已向各國有關機構或個人發出通告邀請參加並研
提論文。論文摘要須於 1997 年 1 月 31日前提送以 500字(英文)為限。該會預定於明
年 4 月 30 日再發出第二次通告,並請論文全文於 6 月 30 日前寄到。註冊時間訂為 7
月 31 日,繳交會費 US$200,逾期則為 US$250。

本次研討會主要議題及聯絡如下:
TOPICS
.Farm Machinery Manufacture
.Power and Machinery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ies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Food and Processing Engineering
.Waste Management
.Robotic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Automation in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Fishery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ORRESPONDENCE

Abstracts,  papers,  registration and pay-ment of fees, please mail to :

Professor Fu-Ming Lu
Dep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36 Chou-Shan Road
Taipei, Taiwan 106 
Phone : +886 2 3637436
FAX   : +886 2 3627620
E-mail: lufuming@ccms.ntu.edu.tw


                         85 年度農業機械論文發表會

中華農機學會、宜蘭農工專及本中心合辦一年一度「農業機械論文發表會」,於 8 月2
、3、4三日,假宜蘭農工專國際廳舉行,由中華農機學會會長馮丁樹教授主持,參加人
員 180多人(含眷屬)。此次發表會恰逢 7 月 31 日及 8 月 1 日兩日賀伯大颱風之後
,以致部分同仁未能與會,至為可惜。

    此次發表論文為 101篇,分成4組,即 (1)機械與動力組,(2) 貯運與加工組,(3)
設施與環境組,(4)國際組。本年度有 3項特點,(1) 發表論文篇數突破 100 篇為歷年
來之最,(2)增加國際組論文,均以英文發表與討論,(3)本年度論文包括國科會支持之
專題研究計畫執行成果報告在內。

    會後另安排參觀五結鄉農會大型稻穀乾燥中心及金棗文化館,並順道冬山河親水公
園戲水與雨中漫步,晚間宿上新花園一覽宜蘭大平原夜景美不勝收,主辦單位又安排遊
興節目-放天燈與焢窯,令人回味無窮。星期日(8月4日)賦歸前,在上新遊樂區瀏覽
一周盡興而返。


                               李廣武膺任農產科科長

本中心董事李廣武博士,自民國 75 年擔任農委會農糧處農產科農機技正以來,推動我
國農業自動化著績,深獲該會新任邱主任委員茂英先生之賞識,自本 (85) 年 8月起膺
任農產科科長一職。李科長自台大畢業後曾服務於農復會一段時間,再赴美深造,學成
歸國在台大、興大擔任教職,其間曾前赴非洲馬拉威負責大型碾米廠之營運多年,為國
內少數碾米機械專家。

                            “大陸農機研究論文〞待索取

如讀者對某篇論文有興趣,請來函並附足郵票之回郵信封即寄,並請指名×年×期的論
文名稱。


                             農業工程學報1996 年第 2 期)

 1. 溫室大棚蔬菜生產中滴灌帶灌溉應用效果分析 (6 頁)
 2. 土壤粘附機理的化學吸附分析 (5 頁)
 3. 犁壁材料表面特性與土壤粘附間的關係 (4 頁)
 4. 車輛運動引起路面動力反應的研究 (5 頁)
 5. 車輛行駛的表層沙土非線性彈性本構模型的試驗研究 (5 頁)
 6. 自動引導行走車環境理解系統的研究 (5 頁)
 7. 農用運輸車制動系制動力分配係數的確定 (4 頁)
 8. 提高農用行走機械傳動滾子鏈耐磨性研究 (4 頁)
 9. 濃縮風能型風力發電機的整體模型風洞實驗 (第 Ⅲ 報) (5 頁)
10. 離心泵蝸殼八個斷面的設計研究 (4 頁)
11. 邊界積分方程法在工程機械結構件強度計算中的應用 (5 頁)
12. 溫室全自動移栽機的研究開發 (5 頁)
13. 單片機排種均勻度檢測系統的研究與試驗 (6 頁)
14. 封閉牛舍的溫熱環境控制 (4 頁)
15. 奶牛初乳冷凍乾燥特性與節能工藝優化研究 (7 頁)
16. 葉蛋白專用打漿機的研究 (4 頁)
17. 控訴喂入柔性脫粒機理研究 (4 頁)
18. 玉米熱風乾燥中對流換熱係數和當量導熱係數的確定 (4 頁)
19. 流動與靜態穀物含水率測定方法研究 (5 頁)
20. 酒精槽渣物性對盤式乾燥機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 (6 頁)
21. 飼料廠配料稱重微機控制系統的研究 (4 頁)
22. 定量研究混料配方的系統模型及分析 (5 頁)
23. 內旋流加速旋風集塵器的結構及其參數優化 (5頁)